城市道路樹種的選擇原則

2011-04-14 09:14:00         來源:美訊在線網(wǎng)     瀏覽次數(shù):
 

  第二節(jié)、城市道路樹種的選擇原則

  一般說來城市道路樹種應具備冠大蔭濃、主干挺直、樹體潔凈、落葉整齊;無飛絮、毒毛、臭味。污染的種子或果實下適應城市環(huán)境條件,如耐踐踏,瘠薄土壤、耐旱、抗污染等;隱芽蔭發(fā)力強,耐修剪,易復壯;長壽等條件。

  一、道路樹種選擇應以鄉(xiāng)土樹種為主,從當?shù)刈匀恢脖恢羞x擇優(yōu)良的樹種。但不排斥經過長期馴化考驗的外來樹種

  華南可考慮香樟、榕屬、桉屬、木棉、臺灣相思、紅花羊蹄甲、洋紫荊、鳳凰木、黃槿、木麻黃、懸鈴木、銀樺、馬尾松、大王椰子、蒲葵、椰子、木菠蘿、扁桃、芒果、人面子、蝴蝶果、白干層、石栗、盆架子、桃花心木、白蘭、大花紫薇、幌羅傘、藍花楹等。

  華東、華中可選擇香樟、廣玉蘭、泡恫、楓楊、重陽木、懸鈴木、無患子、楓香、烏柏、銀杏、女貞、刺槐、喜樹、合歡、椰榆、榆、櫸、構、薄殼山核桃、柳屬、南酸棗、枳、青桐、枇杷、揪樹、鵝掌揪等。

  華北、西北及東北地區(qū)可用楊屬、柳屬、榆屬、槐、臭椿、欒、白蠟屬、復葉槭、元寶楓、油松、華山松、白皮松、紅松、樟子松、云杉屬、樺木屬、落葉松屬、刺槐、銀杏、合歡等。

  二、根據(jù)適地適樹原則,分別選擇適合當?shù)亓⒌貤l件的樹種

  如重慶為山城,巖石多,土壤瘠薄干旱,高溫,霧重,污染嚴重。可選擇黃葛樹。小葉榕、川楝、構、臭椿、泡桐等。天津地下水位高,堿性土,可選擇白蠟、絨毛白蠟、槐、旱柳、垂柳、側柏、杜梨、刺槐、臭椿等。

  三、結合城市特色,優(yōu)先選擇市花、市樹及骨干樹種

  如新會--葵城的蒲葵;福州--榕城的小葉榕;廣州--棉城及廈門--英雄城的木棉。北京市市樹為國槐和側柏?;惫诖笫a濃,適應城市立地條件,是優(yōu)良的道路綠化樹種。

  四、結合城市景觀要求進行選擇

  如昆明--春城。要求有四季常青,四時花香的環(huán)境,道路樹種要體現(xiàn)亞熱帶景觀。采用云南樟、銀樺、藏柏、柳杉等四種常綠樹種及懇鈴木、銀杏、枳櫸、滇楊、滇楸、直干梭等六種落葉樹種較為全面。

  五、道路各種綠帶??膳渲渤蓮蛯踊旖坏娜郝洌瑧x擇一批耐蔭的小喬木及灌木

  如大葉米蘭、山茶、厚皮香、拎木、竹柏、桂花、紅茴香、大葉冬青、君遷子、含笑、虎刺、扶桑,海桐、九里香、紅背桂、大葉黃楊,錦熟黃楊、桅子、水桅子、杜鵑屬、棕擱、棕竹、散尾葵、杜英屬、丁香屬、小蠟、構骨、瓶蘭、老鴉柿、棣棠、海仙、陰繡球、珍珠梅、太平花、金銀木、小檗屬、十大功勞屬、胡枝子屬、構屬及叟疏疏屬等。

  六、郊區(qū)公路綠帶可考慮選用一些具有經濟價值的樹種

  如烏柏、油桐,竹類、女貞、棕櫚、杜仲、白干層,楓香、箭桿楊、榆、水杉等。

  第三節(jié)、園路的植物配植

  風景區(qū)、公園、植物園中道路除了集散、組織交通外,主要起到導游作用。園路的寬窄、線路乃至高低起伏都是根據(jù)園景中地形以及各景區(qū)相互聯(lián)系的要求來設計的。一般來講,園路的曲線都很自然流暢,兩旁的植物配植及小品也宜自然多變,不拘一格。游人漫步其上,遠近各景可構成一幅連續(xù)的動態(tài)畫卷,具有步移景異的效果。

  園路的面積占有相當大的比例,又遍及各處,因此兩旁植物配植的優(yōu)劣直接影響全園的景觀,現(xiàn)例舉幾個公園中的園路面積如下。

  一、主路旁植物配植

  主路是溝通各活動區(qū)的主要道路,往往設計成環(huán)路,寬3-5m,游人量大。

  平坦筆直的主路兩旁常用規(guī)則式配植。最好植以觀花喬木,并以花灌木作下木,豐富園內色彩。主路前方有漂亮的建筑作對景時,兩旁植物可密植,使道路成為一條勇道,以突出建筑主景,人口處也常常為規(guī)則式配植,可以強調氣氛。如廬山植物園入口兩排高聳的日本冷杉,給人以進入森林的氣氛。

  蜿蜒曲折的園路,不宜成排成行,而以自然式配植為宜,沿路的植物景觀在視覺上應有擋有敞,有疏有密,有高有低。景觀上有草坪、花地、灌叢、樹叢、孤立樹,甚至水面。山坡、建筑小品等不斷變化。游人沿路漫游可經過大草坪,也可在林下小憩或穿行在花叢中賞花。路旁若有微地形變化或園路本身高低起伏,最宜進行自然式配植。若在路旁微地形隆起處配植復層混交的人工群落,最得自然之趣。如華東地區(qū)可用馬尾松、黑松、赤松或金錢松等作上層喬木;用毛白杜鵑、錦繡杜鵑、雜種西洋杜鵑作下木;絡石、寬葉麥冬、沿階草、常春藤或石蒜等作地被,游人步行在松樹下,與杜鵑擦肩而過,頓覺幽靜、優(yōu)美異常。路邊無論遠近,若有景可賞,則在配植植物時必須留出透視線。如遇水面,對岸有景可賞,則路邊沿水面一側不僅要留出透視線,在地形上還需稍加處理。要在順水面方向略向下傾斜,再植上草坪,誘導游人走向水邊去欣賞對岸景觀。路邊地被植物的應用不容忽視,可根據(jù)環(huán)境不同,種植耐陰或喜光的觀花。觀葉的多年生宿根、球根草本植物或藤本植物。既組織了植物景觀,又使環(huán)境保持清潔衛(wèi)生。

  二、次路與小路旁植物配植

  次路是園中各區(qū)內的主要道路,-般寬2-3m,小路則是供游人漫步在于靜的休息區(qū)中,一般寬僅1-1.5m。次路和小路兩旁的種植可更靈活多樣,由于路窄,有的只需在路的一旁種植喬、灌木,就可達到既遮蔭又賞花的效果,如廣州中山大學的小路,只在一旁種植小葉榕和扶桑。有的利用諸如木繡球、臺灣相思、夾竹桃等具有拱形枝條等大灌木或小喬木,植于路邊,形成拱道,游人穿行其下,富具野趣,有的植成復層混交群落,則感到非常幽深,如華南植物園一條小路兩旁種植大葉按一長葉竹柏-棕竹一沿階草四層的群落。南京瞻園一條小徑,路邊為主要建筑,但因配植了烏柏,珊瑚樹、桂花、夾竹桃、海桐及金鐘花等組成的復層混文群落,加之小徑本身又有坡度,紹人以深遙、幽靜之感。某些地段可以突出某種植物組織植物景觀。如昆明圓通公園的西府海棠路;北京頤和園后山的連翹路。山杏路、山桃路;杭州的櫻花徑,桂花徑、碧桃徑;上海中山公園二月蘭花徑等等;廣州在小徑兩旁常用紅背桂,芙莉花、扶桑、懸鈴花。灑金榕,紅桑等配植成彩葉籬及花籬;國外則常在小徑兩旁配植花境或花帶勺長江以南常在小徑兩旁配植竹林,組成竹徑,讓游人循徑探幽。竹徑自主以來都是中國園林中經常應用的造景手法。李白詩中:“綠竹人幽徑,青蘿拂行衣”。詩中常見:“竹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說明要創(chuàng)造曲折、幽靜。深窘邃的園路環(huán)境,用竹來造景是非常適合的。竹生長迅速,適應性強,常綠,清秀挺拔。杭州的云棲、三潭印月、西冷印社,植物園內部有竹徑。尤其是云棲的竹徑,長達800m,兩旁毛竹高達20m余,竹林兩旁寬厚望不到邊,穿行在這曲折的竹徑中,很自然地產生一種“夾徑蕭蕭竹萬枝,云深幽壑媚幽姿”的幽深感。
 

編輯:jade

凡注明“風景園林網(wǎng)”的所有文章、項目案例等內容,版權歸屬本網(wǎng),未經本網(wǎng)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wǎng)授權者,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風景園林網(wǎng)”。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wǎng)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相關閱讀

園冶杯獲獎作品丨車公莊19號院景觀改造

園冶杯獲獎作品丨車公莊19號院景觀改造

設計師既是場地修繕者也是直接使用者,采用多方共謀共建的方式,以生態(tài)、健康、友好作為核心手段,修復大院環(huán)境,創(chuàng)造活力新生。建成后社區(qū)環(huán)境大幅度提升,社區(qū)鄰里互識,溫暖度開始回升,成為綠色創(chuàng)新友好的健康示范項目【詳細】

園冶杯獲獎作品丨合肥逍遙津公園改造

園冶杯獲獎作品丨合肥逍遙津公園改造

按照“古風古韻 生態(tài)生活”的設計原則,淡化商業(yè)、娛樂功能,力求“水清、樹綠、景美、生態(tài)優(yōu)”,回歸園林藝術本源,打造合肥市民心目中的“古逍遙津”【詳細】

河北省第六屆(滄州)園林博覽會5月26日開幕

河北省第六屆(滄州)園林博覽會5月26日開幕

本屆園博會主題為“千里通波、大美運河”,園博園占地面積196.7公頃,規(guī)劃建設有“一帶三區(qū)”,即:運河風光帶,城市展園區(qū)、專類植物展園區(qū)、綜合服務區(qū),建成13個城市展園和滄州坊商業(yè)街羅列其中【詳細】

首鋼園變身高端“秀場”

首鋼園變身高端“秀場”

打造全球首發(fā)中心、首發(fā)首秀首展紛至沓來、科幻企業(yè)云集……現(xiàn)如今的首鋼園變身高端“秀場”,吸引科技、科幻、體育、文化、商業(yè)等產業(yè)集聚。記者近日獲悉,一季度首鋼園舉辦各類活動會展78場【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