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樹進城”是急功近利的表現
近幾年城市變得越來越漂亮,城市建設不但有規(guī)劃,還有景觀。但為了滿足城市景觀的需要,采挖來的大樹嚴重破壞了原生地的生態(tài)環(huán)境,更對珍稀樹種造成了毀滅性打擊。大樹古樹“被”下山已不容忽視。(央視網4月3日)
眾所周知,在城市大規(guī)模植樹造林,能美化和改善城市環(huán)境。然而,一些城市刮起了“大樹進城”之風,不惜花大錢把大樹古樹從山區(qū)移栽到城里???ldquo;大樹進城”不久,由于“水土不服”等多種原因,往往存活不了幾年,這對整個生態(tài)環(huán)境無疑是一種極大的破壞。曾經有全國人大代表指出,這種“大樹進城”的歪風必須剎住。可時至今日,這種歪風不僅在重慶上演,而且遍及大江南北。
有林業(yè)專家指出,造一方“森林”卻破壞另一方森林。從實質看,既浪費資源,又浪費財力,與亂砍濫伐沒有什么區(qū)別。首先,現存的古樹名木大多分布在江河源頭,一旦挖走,勢必造成水土流失。其次,大樹古木樹齡長,像年邁的“老人”,生命力脆弱,不能隨便“挪窩”。據了解,它們的成活率一般只有30-40%左右,而且樹齡越高越難成活。大量的古樹在遷移后死亡,實質就是人為破壞。再次,移植一棵大樹動輒花幾百幾千元,有的甚至過萬元,造成巨大的經濟浪費。如今,我們的城市建設需要投資的地方很多,面對這樣的現狀,城市綠化應當千方百計降低成本,走低成本綠化的路子。
滿以為移栽大樹古樹,就能代表城市的內涵與底蘊,反倒折射出一種急功近利、違背自然規(guī)律的盲目姿態(tài),這不是一種美而是城市之丑。當走在城市的道路上,看到被削去了樹冠的移栽大樹,不禁讓人想象它曾經的偉岸,以及那遮天蔽日的姿態(tài),可移栽之后,就只剩下那巨粗的樹干,訴說著命運的凄涼與坎坷,還有那身后失去了保護的一方水土。難道只有大城市需要綠化,山區(qū)就不需要綠化了嗎?
面對采挖大樹古樹的猖獗,一方面需要監(jiān)管者能真正嚴格執(zhí)法,斬斷“大樹進城”利益鏈,建立健全相應的監(jiān)管、問責、處罰機制,為大樹古樹套上“保險帶”。另一方面,則需要城市審美觀上的“撥亂反正”,要旗幟鮮明地提倡種植本地樹。
編輯:jade
相關閱讀
城市綠化一味求快導致毀林販樹行為
記者調查發(fā)現,不管是居住區(qū)綠化,還是政府部門實施的造林工程,城市綠化需求“炒”高了大樹價格,也讓樹販子看到了販賣大樹進城蘊含的巨大商機。但是,原本用于防風固沙、涵養(yǎng)水源的大樹進城后,既造成了大量大樹死亡,使環(huán)境中的總體綠化量減少,也使大樹原生地的生態(tài)被破壞。【詳細】
倒賣大樹竟成產業(yè)鏈
近日,本報記者在河北省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采訪發(fā)現,到了春秋季,生長在當地山上的大批幾十年樹齡的云杉、樺樹、油松等樹木,被大批倒賣到北京、天津城市,樹販子瘋狂倒樹已成產業(yè)。【詳細】
武漢園林:補種濃蔭大樹
針對讀者反映武漢人行道銀杏樹多夏天不遮陽一事(本版12日報道),武漢市園林局局長蘇霓斌昨回應,將在地下管網允許的情況下,在部分路段栽種雙排行道樹,在原有銀杏樹的基礎上補種樹大蔭濃的樹種。【詳細】
廣西:平桂多種樹種大樹 提升綠化景
7月20日,綠化工人忙著將大卡車運來的大樹種植在新建成的平桂文化廣場中間隔離帶上,為平桂新城增添一片新綠。家住文化廣場附近的一位阿姨說:“文化廣場綠化種大樹,出來散步都覺得心曠神怡?!?a href="/htm/2013/0726/177788.html" style="color: #4eb3a1;"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