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市780公里綠道4月開建
為方便行人和自行車,武漢未來5年規(guī)劃建780公里的綠道,其中城市綠道長378公里,郊野綠道長402公里。
武漢市綠道網(wǎng)絡規(guī)劃昨通過市國土資源和規(guī)劃局組織的專家咨詢論證,來自上海、廣州、深圳、南京、武漢的多位城市和交通規(guī)劃專家對這個框架式規(guī)劃給予了充分肯定。
綠道英譯為greenway,源自歐美,在國內是新事物。一般由人行步道、自行車道等非機動車游徑和停車場、租車店、休息站、旅游商店、特色小店等游憩配套設施及一定寬度的綠化緩沖區(qū)構成。
武漢市綠道規(guī)劃重點在郊野綠道和城市綠道,社區(qū)綠道暫未成為重點。武漢綠道的主導功能為休閑健身、旅游觀光、交通通勤,使用主體為自行車和行人。
據(jù)規(guī)劃,綠道的建設標準是,單側寬度不小于3。5米,與機動車道綠化帶分隔,綠化帶寬度不小于3米,路口利用人行立交或專用信號燈過街。臨湖、濱江及結合城市道路建設的自行車道,單側寬度不小于2。5米。城市綠道由責任部門組織實施。
郊野綠道中,主線自行車道寬度不小于3。5米,支線自行車道寬度不小于2。5米,由沿線各區(qū)組織實施。
按規(guī)劃,綠道項目分兩階段進行,第一階段今年4月啟動,整個項目將于2015年底結束。
■總體框架:一心、六楔、十帶
武漢市綠道網(wǎng)絡總體結構為“一心、六楔、十帶”。
“一心”即武漢綠道網(wǎng)絡核心區(qū)。
“六楔”為大東湖綠楔、湯遜湖綠楔、青菱湖綠楔、后官湖綠楔、府河綠楔、武湖綠楔。
“十帶”為大東湖綠道、湯遜湖龍泉山綠道、梁子湖青龍山綠道、青菱湖魯湖綠道、南太子湖沉湖綠道、知音湖索河綠道、金銀湖柏泉綠道、后湖天河綠道、灄水木蘭山綠道、武湖漲渡湖綠道。
■城市綠道和郊野綠道具體布局
城市綠道布局為兩軸五片。
兩軸:長江濱江風情綠道和東西向山水風光綠道。
五片:東沙湖楚漢文化綠道網(wǎng)、南湖野芷湖科教創(chuàng)新綠道網(wǎng)、漢陽六湖水網(wǎng)景觀綠道網(wǎng)、漢口中心都市活力綠道網(wǎng)、后湖低碳生活綠道網(wǎng)。
十條綠道聯(lián)絡線:同時構建沙湖港、羅家港、東湖港、巡司河、卓刀泉路、黃孝河、機場河、幸福大道、古田四路、古田一路等十條綠道聯(lián)絡線。
兩座自行車過漢江通道:自行車過長江以輪渡為主,同時優(yōu)化長江大橋及兩端銜接通行條件,方便自行車騎行過江,并建設古田四路、多福路兩座自行車過漢江通道。
郊野綠道布局為十帶。
“十帶”為聯(lián)系新城、城鎮(zhèn)和風景旅游區(qū)的郊野綠道,包括大東湖生態(tài)旅游綠道、湯遜湖—龍泉山休閑度假綠道、青龍山—梁子湖生態(tài)旅游綠道、青菱湖—中山艦—魯湖文化教育綠道、南太子湖—沉湖生態(tài)旅游綠道、知音湖—索河知音文化綠道、金銀湖—柏泉體育休閑綠道、盤龍城—后湖古城遺址綠道、灄水—木蘭文化旅游綠道、武湖—漲渡湖—道觀河休閑度假綠道。
編輯:vivian
相關閱讀
《武漢市城市綠化條例(草案)》首提永久保護綠地
“鼓勵屋頂綠化、設立‘綠線’保證綠化建設用地、永久保護性綠地和綠色廊道……”這些硬規(guī)定成為《武漢市城市綠化條例(草案)》亮點。該條例草案即將進入人大常委會審議程序,昨日,市人大常委會召開條例草案立法說明會。 【詳細】
武漢市就城市環(huán)境標準征集市民意見
城市環(huán)境面貌怎樣才算根本性變化?昨日,市城管委公布標準草案,并聯(lián)合本報征集市民意見。【詳細】
江蘇:無錫銀杏大道明年建成 全長5公里
“秋風緊,銀杏黃,最是賞景好時光”,每到秋冬交替的時節(jié),大大小小的銀杏樹滿樹金黃,金燦燦的甚是耀眼,記者日前從新區(qū)城管局了解到,無錫市將出現(xiàn)一條全長5公里的銀杏大道,而目前錫興路(金城路至旺莊路)的2公里沿路已現(xiàn)雛形。 【詳細】
武漢百億打造城市排水系統(tǒng)
針對近日頻繁發(fā)生的城市積水現(xiàn)象,武漢市水務局相關人士24日公開表示:武漢有能力有信心治理好積水問題,告別暴雨后在城市“看?!钡默F(xiàn)象。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