園冶杯優(yōu)秀指導教師系列訪談之三:丁彥芬
解惑,而不是照本宣科
--2010“園冶杯”風景園林(畢業(yè)作品、論文)國際競賽優(yōu)秀指導教師系列訪談

丁彥芬,南京林業(yè)大學風景園林學院園林系主任
中國風景園林網訊 做研究需要創(chuàng)新性思維和敏銳的洞察力,而寫論文需要強大的聯(lián)系和分析能力。在研究性論文的指導方法上,雖然通常很難尋找一些固定的教學準則,但仍然需要指導教師從基本理念角度入手,把握整個論文寫作的漫長過程。就這個問題,中國風景園林網記者獨家專訪了2010首屆"園冶杯"風景園林(畢業(yè)作品、論文)國際競賽論文組一等獎獲得者指導教師、南京林業(yè)大學園林系主任丁彥芬老師。
人物介紹:
丁彥芬,南京林業(yè)大學風景園林學院園林系主任、副教授、碩士生導師。曾主持國家林業(yè)局課題"桂花育苗技術規(guī)程"、校內課題"江蘇芍藥切花栽培技術的研究"。此外,在屋頂花園植物選擇、耐鹽堿植物選擇、切花保鮮技術等方面亦有研究。連續(xù)多年被評為學校"優(yōu)秀教師",曾獲學校"十佳青年教師"稱號。
在2010首屆"園冶杯"風景園林(畢業(yè)作品、論文)國際競賽中,丁彥芬副教授指導的植物研究論文《五種屋頂綠化景天屬植物耐旱性的研究》獲得論文組一等獎。
教學是精彩的"解惑",科研是課堂實踐案例的源頭
中國風景園林網:在這個畢業(yè)作品的指導過程中,您最大的感觸是什么?
丁彥芬:師生互動,教學相長,這本身是一個非常美好而有意義的過程。
中國風景園林網:在指導學生完成畢業(yè)設計的過程中,您的主導思想是怎樣?有哪些方法準則?您通常會從哪里作切入點,您又著重于哪些方面的引導呢?
丁彥芬:我的主導思想是能夠讓學生的科學思想自由放飛。在方法上,我指導的作品為研究性論文,基本上沒有固定的準則。我把握著一個基本理念,就是選題必須要有意義,研究內容必須要先進,研究方法必須要創(chuàng)新,結論必須要科學。
中國風景園林網:在對參賽學生進行指導的過程中,是否曾遇到具體的困難與麻煩?怎樣努力克服的?
丁彥芬:具體困難是有的。比如開始時做試驗的材料和儀器設備條件不夠充分,后經學院領導協(xié)調,都圓滿解決了。這次競賽活動,學院從始至終都是我們的后盾和強有力支持者。
中國風景園林網:您本人長期、著重研究的課程議題方向?能否在教學中做相應的結合?能否談談理論研究在項目實踐中的結合方法?
丁彥芬:著重研究的課程議題方向是園林植物生產及應用。我個人認為,教學和科研是相輔相成的。教學在很大程度上是為學生"解惑",精彩的解惑而不是照本宣科,是理論結合實踐,同時旁征博引;而科研恰是課堂實踐案例的源頭。
相關報道:
編輯:ja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