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意建筑師共論“威尼斯離我們有多遠”
中國風景園林網訊 2010年8月29日,由日本SANAA建筑事務所著名建筑師妹島和世(KazuyoSejima)策展的威尼斯建筑藝術雙年展正式開幕。這次雙年展的主題是“相會在建筑”(PeoplemeetinArchitecture),來自54個國家的建筑師匯聚到了水城威尼斯。

2010年8月28日,由《城市環(huán)境設計》雜志社主辦的“威尼斯離我們有多遠”主題論壇同期在威尼斯舉行,此次學術活動目的是通過實地參觀、考察威尼斯建筑雙年展的展覽及活動,使中國建筑師親身體驗這一國際建筑師盛會,力求為其建筑創(chuàng)作提供新的靈感。本次論壇還特別邀請了意大利那不勒斯大學建筑系教授FrancescoMaglioccola與國內知名建筑師進行交流,共同探討社會轉型和多元文化給中國建筑及中國建筑師帶來的影響,與會嘉賓的激烈討論引起了建筑師的共鳴和深思。
研討嘉賓:
FrancescoMaglioccola意大利那不勒斯大學教授
劉臨安北京建筑工程學院院長
李保峰華中科技大學建筑與城市規(guī)劃學院院長
章明同濟大學建筑與城市規(guī)劃學院副教授
戴大偉中國城市房地產開發(fā)商策略聯(lián)盟秘書長
唐克揚威尼斯建筑雙年展中國館策展人
楊曄遼寧省建筑設計研究院院長
李東梅中國中元國際工程公司副總建筑師
朱锫朱锫建筑事務所主持建筑師
王興田上海興田建筑工程設計事務所總建筑師
劉珩南沙原創(chuàng)建筑事務所主持建筑師
冼劍雄廣州瀚華建筑設計有限公司董事長
何菁廣州瀚華建筑設計有限公司設計總監(jiān)
龐偉廣州土人景觀顧問有限公司總經理兼首席設計師
論壇由《城市環(huán)境設計》雜志執(zhí)行主編柳青和大連理工大學建筑與藝術學院教授孔宇航主持,論壇針對“社會轉型下建筑師的前景”和“多元文化沖突下建筑的特色”兩個核心問題展開討論。


意大利那不勒斯大學教授FrancescoMaglioccola把中國同西方國家的建筑風格做了比較,他認為,建筑的沖突實際上就是文化的沖突,建筑應該更多的以人為本。

北京建筑工程學院院長劉臨安就意大利建筑師在建筑風格、文化理念與中國的差異等發(fā)表看法。他認為,意大利建筑師最顯著的兩個特點:其一是建筑觀的不同,意大利的建筑師更注重精神層面的探討;其二是意大利的建筑師很多在國外的知名度遠遠高于國內建筑作品知名度,這種情況比較普遍。

上海興田建筑工程設計事務所總建筑師王興田也帶去了他們的作品,以“亞洲的生活態(tài)度”為主題進行演講,旨在把亞洲人、東方人的生活理念和東方文化魅力展示給西方世界,探索在多元文化不斷沖突的今天,該如何協(xié)調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的關系。

朱锫建筑事務所主持建筑師朱锫則詳細闡述了中國建筑的藝術特點,并對中國當前的建筑環(huán)境所面臨的挑戰(zhàn)、危機,以及如何應對等問題提出了自己的觀點。他認為,建筑的發(fā)展不能以破壞城市的生態(tài)為代價。

華中科技大學建筑與城市規(guī)劃學院院長李保峰也就城市與生態(tài)環(huán)境之間的關系提出觀點,并以武漢市的湖泊景觀為例,闡述了生態(tài)對人居環(huán)境的重要影響。建筑不能只注“量”,更要重“質”。

南沙原創(chuàng)建筑事務所主持建筑師劉珩認為,西方建筑師在觀念上較之中國的建筑師在建筑文化上更加開放,對待各種不同的理念擁有更多的包容性和廣泛性,這一點很值得中國建筑師學習。
本次威尼斯建筑雙年展中國館的策展人唐克揚將其策展理念“來此與中國約會”一一為大家闡述,著重介紹了“約會”一詞的多層含義。他認為建筑應該是連貫的,而不應該以單體的形式存在,更不能劃地為營。他的觀點是建筑一要“有用”,二要“有趣”。

廣州土人景觀顧問有限公司總經理兼首席設計師龐偉認為,威尼斯離我們很近,本土卻離我們很遠。這主要在于我們本土的建筑以前更注重靈致,而現在則很缺乏靈魂的東西。中國建筑師應該設計出更多源于靈魂的作品。

廣州瀚華建筑設計有限公司董事長冼劍雄重點詳述了當代中國轉型期的中國建筑應該如何轉變,包括傳統(tǒng)與現代觀念的轉變、社會體制的變更,更要求建筑師在設計作品的時候不能只單純的著眼于建筑本身,而是要用全面,開放的心態(tài)去看待。

遼寧省建筑設計研究院院長楊曄認為,中國和意大利的設計師之間最大的距離在于心態(tài)的距離。中國建筑師發(fā)展首先要調整心態(tài)。
中國城市房地產開發(fā)商策略聯(lián)盟秘書長戴大偉闡述了在中國轉型下建筑風格應該如何融合的問題,并以北京華普花園公寓為例,在建筑風格、視覺震撼以及文化環(huán)境設計等方面做了詳細闡述。他認為,中國當前多元文化沖突下,中國更青睞走中西合璧的路線。


另外,中國中元國際工程公司副總建筑師李東梅、廣州瀚華建筑設計有限公司設計總監(jiān)何菁等其他參會建筑師也就論壇主題發(fā)表了自己的觀點。
本次論壇以理論結合實踐的討論方式,通過對中國與西方國家建筑風格的異同以及在應對不同建筑問題時的多種方法進行探討和研究,力圖尋求在經濟轉型時期中國建筑的嶄新出路,并對多元文化沖突下的建筑走向提出更多有價值的觀點。
編輯:linli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