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古代園林有著輝煌的篇章,其中六朝皇家花園和明清宅第花園,其數(shù)量之眾多,造園藝術(shù)之..."/>
古代園林
南京古代園林有著輝煌的篇章,其中六朝皇家花園和明清宅第花園,其數(shù)量之眾多,造園藝術(shù)之精妙,名噪古今。
南京皇家花園始于孫吳,至南朝見于史載的有西苑、華林園、樂游苑、上林苑、南苑、芳林苑、婁湖苑、玄圃、東田小苑、芳樂苑、桂林苑、宮苑、新林苑、博望苑、蘭亭苑、青林苑、江潭苑、方山苑、青林苑、白水苑、靈邱苑、建興苑等,總計20余處,雖其宮室建筑甚至名稱有因襲秦漢者,建筑規(guī)模卻不及北方,然造園藝術(shù)已由以建筑為主體轉(zhuǎn)向以山水植物為主體,通貫六朝的華林園可謂我國皇家花園最杰出的代表。
南京宅第花園歷史可溯至東晉,至南朝時,宅第花園已遍布都城內(nèi)外,見于史載的有30余處。后累代不衰,享盛名者多系當朝或掛冠官吏、文人雅士或富商巨賈所擁有。明后600余年不僅有較多的史料記載,且有實物可鑒。
明初,太祖朱元璋致力發(fā)展社會生產(chǎn),不建皇家園林,亦不準私宅造園,為數(shù)不多的幾座宅園皆為功臣擁有,當時因鐘山、玄武湖為禁區(qū),故多建于城西南鳳凰臺、杏花村一帶。此地原為教場,荒僻寂靜但風景幽美。至朱元璋晚年,亦欲建造大規(guī)模的皇宮花園,然國力不濟而未能如愿。明中后期,南京經(jīng)濟已臻繁榮發(fā)達,人文薈萃,建園亦無有限制,宅園建立隨即興盛起來,可考者凡130余座。至清代中葉又有增建修復(fù),可考者競達170余座。然而,南京歷代戰(zhàn)火頻仍,尤以隋克陳、清咸豐戰(zhàn)亂及侵華日軍南京屠城幾次大兵火,幾致南京園林瀕于絕境。童高教授在《江南園林志》中嘆謂道:“(近百年之)劉夢芳半野園、李氏繼園、湯氏琴隱園等一時稱盛,今皆蕩然”。
南京古代園林布局與結(jié)構(gòu),基本皆采用自然式,但其占地面積大小、建筑多寡、裝璜豪華簡樸、布景材料珍貴平凡卻有很大差異?;始一▓@占地寬廣,宮殿建筑精美,裝璜也極盡豪華奢侈,布景材料皆征用天下名木奇卉異石。宅園則因主人財富、氣質(zhì)、修養(yǎng)與愛好各有差別,就自然景物擺設(shè)點化,簡樸素雅者為多,而形成江南山水園林流派。
皇家花園
[孫吳西苑]
吳赤烏十一年(248),三國孫吳“太初宮”改建竣工。太初宮西側(cè)有“西苑”。西苑系供太子游玩之皇家花園,占地面積很大,內(nèi)多池沼湖塘。位于今南京大學南園一帶。
[孫吳華林園]
華林園始于三國孫吳,貫穿東晉與南朝六個朝代,凡341年。該園位于南京東北角,范圍包括今中國科學研究院古生物研究所、市政府大院、公教一村及東南大學一部分。初系孫吳太初宮苑城東部宮廷花園,苑城占地寬廣,可容三千騎演習操練。園內(nèi)殿堂間疊石造山,點綴名花異卉奇石。孫皓執(zhí)政時,在園中建昭明宮及宮苑,宮苑有殿堂幾十座,山上建樓閣,飾以珠寶,規(guī)模超過太初宮。并開鑿“城北渠”,引后湖水入園內(nèi)天淵池,終年碧波蕩漾,不斷流。
東晉時,成帝司馬衍(330~332年)修繕孫吳宮苑,沿漢魏洛陽華林園名之。此時,華林園南至宮墻,東西北三面皆筑有苑城(苑城又名臺城),規(guī)模相當大,園內(nèi)林木翳然,殿堂間諸溝流,縈流回轉(zhuǎn),晝夜不息,山、水、城、林融為一體,天趣盎然。簡文帝司馬昱入華林園,謂左右日:“會心處不必在遠,翳然林木,便有濠濮間想,覺鳥、獸、禽、魚自來親人”。天淵池是華林園主要景區(qū),有祓禊堂、流杯渠,架石引水,為流杯所。
到南朝,華林園又是帝王“聽訟”之處?!端螘份d,武帝永初二年(421),四次“車駕幸華林園聽訟”,孝武帝規(guī)定每年三臨華林園聽訟。
據(jù)《南史》載,宋少帝劉義符在景平元年(423)第一次整修華林園,“興造干計,費用百端,幣藏空虛,人力殫盡”,“穿池筑觀,朝成暮毀,征發(fā)工匠,疲及兆民”。并“開列市肆,親自酤賣”,“開瀆聚土,以象破岡埭,與左右引船唱呼以為歡樂”。文帝元嘉二十二年(445),華林園第二次大規(guī)模整建,由造園大師張永任此次整建之統(tǒng)監(jiān),所有建筑和添置皆由其裁定。張永保留了原東吳儀賢堂(中堂)、天淵池、祓禊堂和流杯渠等景區(qū),新建景陽樓、芳春琴堂、清暑殿、華光殿(宴殿)、華林閣、竹林堂(歌舞娛樂處,四周栽薔薇等名花木,見《廣群芳譜》)、含芳堂(講學處)等樓閣殿堂。再運用園林技藝豐富園內(nèi)地形,擴建景陽山景區(qū)。華林園經(jīng)此次整建后其格局基本穩(wěn)定,至陳末園毀。孝武帝大明元年(457),改景陽樓為慶云樓,清暑殿為嘉禾殿,芳春琴堂為連理堂,廣植花木,多有梅樹,因引出“梅花妝”典故。孝武帝女壽陽公主一日(農(nóng)歷元月初七)臥含章殿下,梅瓣灑落額上,成五出花,拂之不去,稱梅花妝,宮內(nèi)一時風行,民間亦效仿之。
齊代,華林園略有添改。一添置景陽鐘,當時,因園中殿宇櫛比錯落、花木繁茂,致深宮后苑之宮人聽不見建康宮報晨鼓聲,故在景陽樓添置景陽鐘,一稱催妝鐘,即宮女聞鐘梳妝之意。二添建層城觀,齊武帝每農(nóng)歷七月初七招集所有宮女在此觀穿針以為乞巧,故亦稱穿針樓。齊所植貢花中以益州刺史劉悛獻蜀柳數(shù)株為奇,其枝條甚長,狀若絲縷,植于太昌、靈和兩殿前因晏玩賞,咨嘆日:“此柳風流可愛,甚似思曼少年時(張緒,字思曼)”。
梁代,華林園更加著力裝飾,掠集更多異花奇石?!赌鲜贰份d,梁武帝與到溉(吏部尚書)賭棋,到溉以其書齋前一塊長一丈六尺之奇礓石與一部《禮記》為注,武帝贏棋后即將奇礓石掠至華林園華光殿前,是日縱都下人士至華林園觀之。武帝晚年,篤信佛教,在雞籠山麓興造同泰寺,并納入園中,又在景陽山建通天觀(觀天象)。同泰寺有浮圖九層,大殿六所,小殿堂十余所,其中大佛閣高七層,為武帝“窮竭帑藏”而建;通天觀前起重閣,閣上曰重云殿,下日光嚴殿,殿當街起二樓,左日夕月,右曰朝日,階道繞樓九轉(zhuǎn),極其巧麗。梁武帝四次舍身做和尚,大同元年(535)寺毀于天火,武帝欲重建十二層寶塔,值侯景作亂攻入建康,掘后湖堤水淹臺城,至此,耗資巨大,華麗無比的華林園橫遭“十不遺一”之破壞。
陳初,華林園得以重建,陳后主時更大規(guī)模整建。陳后主為愛妃張麗華、孔貴嬪建造以臨春、結(jié)綺、望仙三閣為主體的三組建筑群?!蛾悤窂堝鷤髟疲骸芭R春、結(jié)綺、望仙三閣,高數(shù)十丈,并數(shù)十間,其窗欞、壁帶、懸楣、欄檻之類,皆以沈檀為之,又飾以金玉,間以珠翠,外施珠簾,內(nèi)有寶床、寶帳,其服玩之屬,瑰麗皆近古未有。每微風暫至,香聞數(shù)里,曉日初照,光映后庭。其下,積石為山,引水為池,植以奇樹,雜以花藥”。陳后主于此吟唱了《玉樹后庭花》、《臨春樂》等著名的南朝艷曲。禎明三年(589),隋軍入臺城,陳后主攜張、孔二妃藏于枯井中(后人稱“辱井”,傳即今胭脂井)被俘。
[東晉樂游苑]
樂游苑建于南朝宋元嘉中,直至隋平陳止,凡150余年。樂游苑位于南京東北隅,其范圍包括今九華山公園、南京軍區(qū)、中科院地理所及空軍司令部的一部分。樂游苑源于東吳樂游池,本宣明太子所創(chuàng),故又名太子湖。東晉時為皇家藥圃,劉裕與盧循交戰(zhàn)時,曾于此筑工事,稱“藥園壘”。明帝司馬紹為太子時,多養(yǎng)武士于此,筑土為臺,亦稱太子西池。宋時整修,建真武觀于覆舟山(春秋戰(zhàn)國時,因山形如覆舟而得名)?!督祵嶄洝份d:“宋文帝元嘉中,以其地為‘北苑’,遂更興造”。文帝規(guī)定每歲三月禊飲于此。元嘉十一年(434)三月,文帝禊飲于樂游苑,與會者賦詩,顏延之為序。后改日樂游苑,山上大設(shè)亭觀。
樂游苑主要景區(qū)為覆舟山與西池。覆舟山位于樂游苑之北,山后臨玄武湖,因湖中見黑龍,元嘉中改玄武山,山多巖磯,臨湖陡峻,孝武帝大明年間,樂游苑又興建正陽殿、林光殿、藏冰庫,并在此議政閱武。藏冰庫史稱“凌室”,有藏冰井,是南京藏冰的較早歷史記載。太祖輔政,使祖沖之追修古法指南車,沖之改造銅機,圓轉(zhuǎn)不窮而司方如一,時有北人索馭麟者,亦云能造指南車,太祖于樂游苑對共校試,沖之勝。齊永明六年(488),祖沖之又于樂游苑造水碓磨,世祖親自臨視。此時,樂游苑水木湛清華,南齊人王融詩《覆舟山》云:“桂崦郁初栽,蘭皋坦將辟。虛譽對長嶼,高軒臨廣液。芳竹列成行,嘉樹紛如積。流風轉(zhuǎn)環(huán)逕,清煙泛喬石。日沒山照紅,松映水華碧”。范蔚宗詩《樂游應(yīng)詔》云:“蘭池清夏氣,修帳含秋陰。遵渚攀蒙密,隨山上嶇欽”。
梁天監(jiān)十年(511)六月,樂游苑“異蓮一莖三花生”。大通三年(529),武帝幸樂游苑,新造兩稍(槊),稍長二丈四尺,圍一尺三寸,帝因賜羊侃河南國紫騮馬試之,侃執(zhí)稍上馬左右擊刺,特盡其妙,觀者登樹。
侯景之亂,樂游苑毀壞嚴重,正陽殿、林光殿等主要建筑悉被焚盡。
陳代,文帝天嘉六年(565),重修樂游苑。宣帝即位后于樂游苑詔見北齊使者,并賜宴。太建七年(575)閏九壬辰,甘露三降樂游苑,丁未輿駕幸苑,采甘露,宴群臣,詔于苑覆舟山立甘露亭。太建十年(578)八月,宣帝檢閱水陸軍,10萬步騎,500樓艦,于玄武湖與大壯觀山,登玄武門親宴群臣以觀之,因幸樂游苑設(shè)絲竹會。陳禎明三年(589),隋兵入建康,一把火樂游苑遂化為烏有。
[劉宋上林苑]
上林苑建于宋孝武大明三年(459),稱西苑,梁時改名上林苑。位于玄武湖北岸,其范圍包括今紅山公園、黑墨營、櫻駝村,為皇家花園面積最大者。
宋孝武帝初建上林苑時,臣遠方各獻名果異卉3000余種植其中,孝武帝常率宮人至此巡狩游樂。苑內(nèi)見有古池,俗呼飲馬塘。其西,見有望宮臺。
陳宣帝太建十年(578)八月,舉行水陸大演習,于上林苑中建大壯觀(山亦因之名大壯觀山,今紅山),并以此及樂游苑、臺城之玄武門城樓三處為中心,命都督任忠領(lǐng)步騎10萬、都督陳景領(lǐng)500樓艦出瓜步江上,陣于玄武湖(當時湖與江通航)。仍重幸大壯觀,集眾軍振旅而還。
[劉宋南苑]
南苑建于劉宋。宋明帝末年,大臣張永乞借南苑,明帝允給300年,期訖更啟。北宋楊修之詩云:“張永移家入洞天,綠篁紅藕舊林泉,人間滿百人應(yīng)少,明帝恩深三百年”。同為北宋詩人馬野亭亦贊日:“當時南苑最新奇,勝似其他東復(fù)西,多少園亭行不到,縱橫石徑動成迷。香風十里荷花蕩,翠影千行柳樹堤,伊被何人曾借住,端知誤入武陵溪?!蹦显肺挥谀暇┪髂哮P臺山瓦官寺之東北。
梁代,南苑改名建興苑。侯景之亂毀。
[齊芳林苑]
芳林苑本齊高帝蕭道成舊居,蕭道成稱帝后,改舊居為青溪宮,筑山鑿池,設(shè)芳林苑,飲宴游樂其中。齊武帝永明五年(487)曾禊飲于此,王融《曲水詩序》載:“(武帝)載懷平浦,乃眷芳林”。芳林苑位于古湘宮寺前,近青溪中橋。據(jù)陳詒紱《鐘南淮北區(qū)域志》載,湘宮寺位置在青溪菰首橋南,菰首橋即竺橋。
梁天監(jiān)初(503),武帝蕭衍將芳林苑賜予南平元襄王蕭偉為第。蕭偉更造,“窮極雕靡,有侔造化”,藩邸之盛,諸王侯皆望塵莫及。
[齊婁湖苑]
婁湖苑建于齊武帝永明年間,位于今老虎頭。一說在新林,即板橋大勝關(guān)。
永明元年(483),方士言婁湖(東吳張婁侯開)有天子氣,武帝即修葺其父高帝青溪宮,并于此建婁湖苑以壓王氣。婁湖苑附近有宋沈慶之與梁邵陵王蕭綸宅第。陳時,婁湖苑極崇麗。
[齊玄圃]
玄圃建于齊永明年間(483~493),位于南京東北隅之胥家大塘、天山路一帶,為文惠太子行樂之所。玄圃中起土山、池閣、樓觀、塔宇,窮奇極麗,費以千萬,多聚異石,妙極山水。因慮上宮中望見,乃傍門列修竹,內(nèi)施高障,造游墻數(shù)百間,宜須障蔽,須臾成立,若應(yīng)毀撤,應(yīng)乎遷徙。
梁代,昭明太子蕭統(tǒng)加以修整,蕭統(tǒng)喜愛山水清雅,多建山水亭館,主要景區(qū)有凈明精舍、明月觀、徘徊橋、婉轉(zhuǎn)廊等,常與朝士名素游玩其中,泛舟后池。有番禺侯軌盛稱此中宜奏女樂,太子詠左思招隱詩云:“何必絲與竹,山水有清音”。
[齊東田小苑]
東田小苑建于齊永明年間,位于鐘山西南麓。其范圍包括今半山園。時齊兵力強盛,文惠太子使宮中將吏更番筑役,營城包巷,制度之盛,觀者傾都。
東田小苑極其宏麗,謝眺《東田》詩云:“尋云陟累榭,隨山望菌閣,遠樹暖仟仟,生煙紛漠漠,魚戲新荷動,鳥散余花落”。文惠太子窮奢極侈令武帝為之震怒,遂“收監(jiān)作主帥”,“有司隨事毀除,以東田殿堂為崇虛館”。然不多時文惠太子與武帝皆亡故,東田為文惠太子長子郁林王所有。至明帝建武二年(495),毀興光樓。建武五年(498),更拆屋賣地,東田小苑亦即毀之。
[齊博望苑]
博望苑為齊文惠太子立,位于鐘山南麓,《建康實錄》載:“(燕雀)湖連齊文惠太子博望苑”。陳詒紱考證博望苑在半山園之南,東臨前湖(燕雀湖)。
梁沈約(郊居賦》云:“睇東郊以流目,心凄愴而不怡。昔儲皇之舊苑,實博望之余基”。北周庚信的《哀江南賦》亦有“西瞻博望,北臨元圃”之句。
博望苑旁有沈約宅。
[齊芳樂苑]
齊永元三年(501),東昏侯蕭寶卷重建焚毀之宮殿,營造芳樂、芳德殿等,為潘妃起神仙、永壽、玉壽三殿,并于建康宮城閱武堂中設(shè)芳樂苑。
芳樂苑窮奇極麗,多種樹木,蕭寶卷望樹便取,毀墻拆屋以移置之,大樹合抱亦皆移掘,插葉系花,取玩俄頃,劃取細草,來植階庭,烈日之中至便焦燥,紛紜往返,無復(fù)已極,山石皆涂以彩色,跨池水立紫閣諸樓。蕭寶卷在苑中立店肆,模大市日游,市中雜所貨物,與宮人閹豎共為裨販,以潘妃為市令,自為市吏事,開渠筑埭,躬自引船,埭上設(shè)店,坐而屠肉,于時百姓歌云:“閱武堂種楊柳,至尊屠肉潘妃酤酒”。
[梁建興苑]
建興苑于梁武帝天監(jiān)四年(505)建,位于建興里,今集慶路一
帶。梁東宮學士紀少瑜《游建興苑》云:“丹陵抱天邑,紫淵更上林。銀臺懸百仞,玉樹起千尋。水流冠蓋影,風揚歌吹音。踟躕憐拾翠,顧步惜遺簪。日落庭光轉(zhuǎn),方幢屢移陰。終言樂未及,不道愛黃金?!苯ㄅd苑存在約40余年,侯景之亂時,淪為兵營。
[梁江潭苑]
江潭苑于大同九年(543)興建,太清元年(547)竣工。位于新林浦,今板橋大勝關(guān)?!毒岸ń抵尽芬遁浀刂尽份d:“(梁)武帝從新亭鑿渠通新林浦,又為池,開大道,立殿宇,亦名王游苑?!?/P>
[南唐宮苑]
南唐宮苑設(shè)宮城內(nèi),宮城位于今南京城中心位置,宮城東、西、北三面皆有護城河,河面架設(shè)虹橋,大致為今洪武南路一帶,今內(nèi)橋即昔宮門前之中虹橋。宮城內(nèi)有百尺樓、澄心堂、綺霞閣、瑤光殿等殿堂數(shù)十座,豪華不亞南朝。南宋時修繕作行宮。
[南唐避暑宮]
避暑宮位于南京城西清涼山,為南唐小朝廷夏日游樂之所。避暑宮就清涼山而建,山林翳翳陂路靜,鳥鳴魚游園樹深,頗具山林真趣,山上建暑風亭。南宋時在暑風亭舊址重建翠薇亭。
[明西苑]
明宮城位于南京城東,呈正方形,宮內(nèi)建筑分中、東、西三路,中路有奉天、華蓋、謹身三大殿。東路有文華殿、文樓、東六宮等殿宇、西路有武英殿、武樓、西六宮、御花園等建筑。御花園亦名西苑,規(guī)模不甚大,形如今北京明故宮之御花園。朱元璋晚年亦欲建豪華花園,并命名為上林苑,劃定地域,但終因財力不濟,未能動工。
[太平天國后林苑與東、西花園]
太平天國后林苑與東西花園位于南京長江路、漢府街、長江后街一帶。
太平天國改建擴建清兩江總督署為天朝宮殿,俗稱天王府,工程浩大,《同治上江兩縣志》載:“墮西華門一面城,自西長安門至北安門南北十余里,窮磚石,筑宮垣九重。毀祠廟,壞衙署,夷壇臺,平倉庫,圯橋梁,砍竹木,堙洼峻高,拆上下數(shù)百里宮室陵墓坊表柱礎(chǔ),作偽宮殿苑囿”。擴建后的天朝宮殿四至約東至黃家塘,西至碑亭巷,北至太平橋與浮橋,南至大行宮長街。城周圍十余里,墻高數(shù)丈,內(nèi)外兩重,外名太陽城,內(nèi)稱金龍城,殿叫金龍殿,苑日后林苑。雕琢精巧,金碧輝煌,殿陛輝鮮,林苑芳菲,藍柱疊妍,宮禁煥燦,樓閣百層,廷闕瓊瑤,鐘磬鏘鏗云凌霄漢。
后林苑規(guī)模極大,其址約今長江后街北側(cè)。苑內(nèi)有豪華的園林建筑及珍奇花木,還飼虎、豹、孔雀、仙鶴等飛禽走獸。天朝宮殿左有東花園,右有西花園。曾國藩湘軍攻入南京后,后林苑與東花園悉數(shù)焚毀,僅留西花園。西花園系按洪秀全親授設(shè)計意圖改建“煦園”而成,保留原兩江總督尹繼善所造“不系舟”石舫?,F(xiàn)西花園西南角方形兩層亭臺、西側(cè)涼臺上五爪團龍壁及旁接短墻等可能皆為太平天國遺物。
|
最新評論: |
中國風景園林網(wǎng)版權(quán)所有 COPY RIGHT RESERVED 2007 - 2012 WWW.m.bodypridesp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