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張佐雙:北京植物園的開拓者
--用勤勞、奮進的雙手 書寫人生傳奇經(jīng)歷
中國風景園林網(wǎng)訊 張佐雙(專家?guī)?/A>):北京公園管理中心副總工程師,前北京植物園園長、全國綠化勞動模范、全國五一勞動獎章榮獲者。
一、為了入團 來到北京植物園工作
采訪前北京植物園園長張佐雙先生,讓記者心中十分欣喜。
這是一位性格豪爽大氣、說話爽快的專業(yè)領導干部。讓記者印象最深的是,他走路有力、說話宏亮、中氣十足,可以看出這是一位十分健康的長者。
“北京植物園植物品種繁多、管理一流、名揚海內(nèi)外,每年都會有上百萬國內(nèi)外游客專程前來參觀、游覽。早就聽說這里有一位非常出色、能干、非常敬業(yè)的老園長,今日能當面見到您、采訪您并認識您十分高興。采訪您,就想讓更多的來過北京植物園、喜歡北京植物園的人了解它的歷史、成長與發(fā)展。我想,就從您進入北京植物園談起吧!”記者與張總坐定后,就象朋友聊天一樣開始了采訪。

圖為張佐雙先生
“我首先要說明一點,雖然我長期擔任過北京植物園主任,但現(xiàn)在已調(diào)任了北京公園管理中心副總工程師?!睆埧傉f話平易近人,說道:“說起我為什么要來北京植物園工作,您現(xiàn)在可能會很不理解。我是放棄了繼讀上高中的機會,為了入團而來到這里的。”
“為了入團?”記者驚奇的問道。
“千真萬確,就是為了入團?!睆埧傄贿吇貞?,一邊繼續(xù)道:“我初中是在北京25中上的,那是北京一所很好的中學,我學習很好、是班上的班干部。我追求進步,一心想入團。但由于父親在臺灣,雖然他只是一位醫(yī)生,但在當年,直系親屬在臺灣這可是一個非常不利的海外關系。為此,班主任老師對我說,論學習成績與各方面表現(xiàn),你都達到了入團標準。但就是你父親在臺灣,組織上不了解他現(xiàn)在是做什么的、也無法進行調(diào)查,因此你的入團問題在學校里是無法解決了。于是我想,既然學校里不能解決,我就離開學校,參加工作,到工作單位去入團?!?/P>
“入團對您就這么重要嗎?”記者問道。
“太重要了?!睆埧偫^續(xù)道:“不僅我個人追求入團,我的姐夫是部隊的政工干部、我的姥爺也是一位愛國人士,從我達到入團年齡后,他們經(jīng)常在關心與詢問我的入團問題,這對我來說既是鞭策,更是壓力。在這種情況下,我毅然放棄了繼續(xù)升學,選擇了工作。我希望換個環(huán)境,在工作崗位上,依靠自己優(yōu)異的表現(xiàn)來加入共青團。”
“怎么就來到北京植物園了呢?一個初中文化的小伙子,到植物園來,那可都是體力勞動??!你一個學生吃得了這個苦嗎?”記者問道。
“為了能早日入團我什么苦都能吃。”張總語氣堅定地說道。事情與過去這么多年了,但還是如此堅決,可想當年這位熱血青年是多么充滿了理想、多么渴望著進步了。
“您進入北京植物園的工作真的就是干體力勞動?”記者問道。
“不僅是體力勞動,而且還是重體力勞動。我在中學時是軍體委員,喜歡練雙杠,不但體格好、兩只胳膊還練得又粗、又壯、又有勁。來到植物園經(jīng)常要挖大大小小的樹坑。我是62年初中畢業(yè)后來的,那時我的糧食定量是每月40斤,我不但有這40斤,家里還每月又支援我40斤,一個月我一個人就可以吃80斤的糧食,那時食堂里熟雞蛋已開始隨便買了,于是我光早餐就是4個大饅頭外加雞蛋。我身體又好、體力又強,再加上吃的飽、不惜力,因此我在挖樹坑中挖得又多、又好、又快。因為工作出色我每月都被評為一等獎,能拿到5元錢的獎金。5元錢在六十年代初可相當值錢呢!”少頃,張總又補充道:“現(xiàn)在回想起來,我真有些對不起那些老工人,他們體力不如我,糧食吃得比我少,50多塊工資拖家拉口也吃不到什么營養(yǎng)、肚子里也沒一點油水。他們挖樹坑,到上午11點鐘肚子就餓了、就沒力氣了??晌伊鈩倓偛砰_始爆發(fā),正干得帶勁呢?!?/P>
從這一席話中記者看到了張總一顆善良、真誠的心。事情已過去40多年了,他還在為當年那些因年齡、體力、糧食、營養(yǎng)都跟不上,而被自己戰(zhàn)勝,獲不了一等獎的工友們感到欠疚。
“那么您這么努力工作,入團問題在植物園得到解決了嗎?”記者問道。
張總擺擺手回答道:“仍然沒得到解決,植物園領導也找我談了,論工作、論表現(xiàn),你年年先進,入團完全合格,還是因為父親在臺灣的海外關系使你無法入團。”
“您表現(xiàn)得這么好,但還是入不了團,您是否灰心了?”記者問道。
“我一點也沒有灰心,入不了團,我就干脆寫了入黨申請書?!睆埧傉f道。
“?。恳蚝M怅P系,團都入不了,怎么可能入黨呢?”記者吃驚地說道。
張總回答道:“當時,我在入黨申請中是這樣寫的,由于我的海外關系,使我從組織上無法入黨。組織上無法入黨,那么我就從思想上、行動上入黨。我當年是這么寫、這么說的,在工作中我也是這么做的?!?/P>
“您如此努力工作、如此真誠地要求入團、入黨,相信早晚有一天,這個愿望肯定是會實現(xiàn)的?!庇浾哒f道。
編輯:joj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