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良鏞:建筑師的人文關懷
1952年動工興建、1958年落成揭幕的人民英雄紀念碑,是由我國杰出建筑學家梁思成先生主持設計的。這一點,想必盡人皆知;至于他的助手、如今新中國的建筑大師吳良鏞也參與了有關設計方案的討論,或許鮮為人知。當時,30多歲的吳良鏞已是人民英雄紀念碑設計委員會委員、國慶工程審查委員會成員、北京市都市規(guī)劃委員會顧問。
北京的舊城不能讓它毀壞下去
積淀著東方文化的北京舊城,可以說是世界城市史上的“無比杰作”,是中國古代都城建設的“最后結晶”,被中國建筑界和城市規(guī)劃界譽為“卓越的紀念物”和“一個文明的頂峰”。然而,今天現(xiàn)代化的進程和歷史文化的保護之間經常發(fā)生著矛盾,如何解決矛盾成為很多人潛力鉆研的問題。在這方面,著名建筑學家、城市規(guī)劃與設計專家吳良鏞在開創(chuàng)著古城更新的新途徑。
青磚紅檐、典雅古樸的菊兒胡同,東起交道口南大街,西止南鑼鼓巷,全長438米,居住著200多戶居民。這條胡同的危舊房改建小區(qū)如同一道亮麗的風景,鑲嵌在古老的京城。誰會想到,菊兒胡同危舊房改造工程最初僅有2000多平方米?吳良鏞不嫌其小,精心設計,保留了北京傳統(tǒng)的舊四合院和粗壯的古樹。他說,在這里他實現(xiàn)了一個多年的夢想,“北京的舊城不能讓它毀壞下去。從太和殿前面的廣場到小胡同里的四合院,都反映著古老的中華文明。建筑精美、園林秀麗、居住方便,體現(xiàn)著天人合一的哲學思想和傳統(tǒng)的倫理觀念,整個系統(tǒng)非常和諧,非常美。當時,菊兒胡同眼看就要被拆去了。”
其實,吳老對菊兒胡同的設計,已經不是原來意義上的一個建筑設計了,已經囊括進城市設計的這個含義。當時,國際上對歷史文化名城進行大拆大改差不多沒有什么成功的例子。吳良鏞提出一個“有機更新”的思想,“有機更新,就好像一個人衣服破了打塊補??;其實,只要精心縫補,即使陳了,是百衲衣,也不失其美麗。”
舊城的改造與更新是我們今天面臨的一個重要課題。傳統(tǒng)的城市布局如何適應變化的生活方式,更新的城市面貌如何符合原有的城市機理,對于建筑師將是一個值得長期思考解決的問題。北京菊兒胡同的整建便是這樣一種探索。它體現(xiàn)了舊城整治中“有機更新”的思想,其“新四合院”的住宅體系,使新建筑服從歷史城市的機理,倡導了一種既與傳統(tǒng)文脈相承、又結合現(xiàn)代功能與技術要求的清新又簡樸的風貌,被公認為舊城更新實踐的成功典范,獲得了亞洲建筑師協(xié)會優(yōu)秀建筑設計金牌獎及聯(lián)合國“世界人居獎”。
建筑師應是人民的建筑師
作為我國建筑學和城市規(guī)劃學的學術帶頭人吳良鏞,《亞洲建筑師》一書稱他為“人民建筑師”;美國建筑師協(xié)會稱他為“新中國建筑與城市規(guī)劃的先行者和杰出的建筑教育家”;中國政府鑒于他半個世紀以來在科技及教育領域中的辛勤工作與卓越成就授予他“全國先進工作者”稱號。
或許人們更不會想到,吳良鏞原本沒想過選擇建筑或者城市規(guī)劃這個專業(yè)作為自己的終身職業(yè)。那是一個考大學考完最后一門科目之后的一個午后,他還在睡午覺。那時,日本飛機轟炸了合川,整個城市幾乎一半都給燒了。他在離開那個城市的時候,大火已經燒了兩天,城市里很大一部分危垣殘壁?!斑@件事,對我的刺激很大,當時就想要把城市重新建好?!被厥灼鹉遣豢皯浖暗膱鼍埃瑓抢系碾p眼濕潤了。
1940年,吳良鏞進入重慶中央大學建筑系,立志戰(zhàn)后重建家園。1945年,抗日戰(zhàn)爭勝利前夕,為了迎接戰(zhàn)后復興的需要,梁思成致書當時清華大學校長梅貽琦,暢敘建筑教育的發(fā)展方向,并建議創(chuàng)辦清華大學建筑系。不久,他興奮地告訴吳良鏞,清華大學批準辦建筑系了,問他是否愿參加建系工作。從此,吳良鏞開始了一生為之奮斗的建筑教育生涯。半個多世紀過去了,吳良鏞所探索的有中國特色的建筑教育道路,被國內國際公認為是重要的貢獻。
正是在導師梁思成的影響與感染下,吳良鏞很快成長為新中國建筑界及建筑教育事業(yè)上的開拓者之一。1948年,梁思成推薦他赴美國匡溪藝術學院攻讀建筑與城市設計專業(yè),師從世界著名建筑大師伊利爾?沙里寧,在其指導下深造,第二年便獲得碩士學位,并在學術界嶄露頭角?!吧忱飳幭M谥信c西、古與今結合方面找出自己的道路,這對我后來治學影響很大?!笔聵I(yè)已成的吳良鏞,今天依然忘不了恩師的教誨。
正當他在美國建筑界初露鋒芒之時,吳良鏞的恩師梁思成、林徽因的一封信,從國內寄到他的手里:“北京百廢俱興,正要開展城市規(guī)劃工作,希望你趕快回來。”1950年年底,吳良鏞沖破阻撓,毅然繞道歸來,參加新中國的建設。他的這番人生抉擇,與1947年的梁思成是那么驚人的相似。
回國后,他主持清華大學建工系市鎮(zhèn)組工作,并與中國農業(yè)大學汪菊淵教授一道創(chuàng)辦了我國第一個園林專業(yè)。第二年起歷任系副主任、主任,開始全面推進建筑技術科學、建筑歷史與文物保護等學科的發(fā)展,提出了建筑教育、科研、實踐相結合的辦學思想。1959年,在他的倡導下創(chuàng)辦了清華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
61歲時,吳良鏞創(chuàng)辦了清華大學建筑與城市規(guī)劃研究所;73歲時,創(chuàng)辦了清華大學人居環(huán)境研究中心???一次次開始學術道路上的新長征。人生最美夕陽紅,他積極推進建筑與城市規(guī)劃理論、人居環(huán)境建設的研究。他的學生遍布海內外,其中有許多已在專業(yè)實踐、學術研究、行政管理、建筑教育等方面頗有建樹。他還親自指導培養(yǎng)了許多博士、碩士研究生,以身作則,教育他們?yōu)閺V大人民服務。
把什么樣的世界交給子孫
1999年6月23日上午,國際建協(xié)第20屆建筑大會在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吳良鏞作為本次大會的科學委員會主席和國際建協(xié)《北京憲章》起草人走上講臺,代表中國建筑師以“世紀之交展望建筑學的未來”為題向大會作主旨報告。在報告中,他說,“我豪情滿懷地目睹祖國半個多世紀的進步,每每捫心自問:我們將把一個什么樣的世界交給我們的子孫后代?這不僅僅是將什么樣的物質環(huán)境、城市與建筑、園林作品等交留給子孫,還要(也許更為重要)將百年來乃至幾千年以來,從赫赫有名的建筑師到默默無聞的工匠為人類造福的理想、為廣大人民改善生活減輕疾苦的精神流傳給后代,將建筑事業(yè)中成功經驗與失敗的教訓留給他們參考。”
大會通過了吳良鏞教授負責起草的《北京憲章》,這是指導21世紀建筑發(fā)展的重要的綱領性文獻,標志著吳良鏞的“廣義建筑學”與“人居環(huán)境”學說已成為世界建筑師所普遍接受和推崇,從而扭轉了長期以來西方建筑理論占主導地位的局面。
“今天所蓋的房子數(shù)量特多,規(guī)模很大,所以現(xiàn)在不是蓋房子,現(xiàn)在是在蓋城市,必須具備城市設計的觀念?!眳橇肩O在建筑學理論上就當前城市發(fā)展提出了“大城市”的概念,“建筑師仍要認真研究城市環(huán)境,這個環(huán)境不只是人工環(huán)境,也不只是自然環(huán)境,應當包括歷史環(huán)境、社會環(huán)境,乃至政治環(huán)境?!彼?000年3月12日首次提出了“大北京地區(qū)”不是行政區(qū)劃概念,而是指把包括北京、天津、唐山、秦皇島、保定等在內的城鄉(xiāng)建設規(guī)劃統(tǒng)籌進行研究,通過合理的布局與建設,促進京津冀都市帶及區(qū)域整體發(fā)展,使“大北京地區(qū)”共同發(fā)揮我國政治、經濟、文化等中心的作用。
讀萬卷書謀萬家居
建筑畫是一種特殊的藝術品。它既不同于風景畫,更不同于山水畫,是以建筑為構圖焦點、以表現(xiàn)建筑形體為目的、聚結構與神韻為一體的美術作品?!敖ㄖ嬍潜磉_建筑設計者意象的畫,是建筑工作者的特殊語言,以畫代言,以形示意。當然,它既要表現(xiàn)出完美的藝術性,又要表現(xiàn)出建筑物的時代性和建筑的內涵,更要表現(xiàn)出建筑物的功能性。”關于建筑畫,吳良鏞道出了不少自己的觀點,“畫古代建筑,這些畫不是考古學上的復原圖,而是加進了對未來建筑的許多構想,是情感和理智的再創(chuàng)作?!?
50多年前,吳良鏞初給梁思成當助手時,幫梁先生畫佛光寺的插圖,畫到檐下斗拱,他隨便勾了幾筆,梁先生看了笑著對他說“把你考著了”,并為他動手改圖。“這件事,我至今忘不了,因為它告訴我???嚴謹、不茍且,這是建筑畫的第一要義。梁先生略加改畫,立見精神,形象準確,使我驚嘆不已。真的,即使是草圖,寥寥數(shù)筆,也應力求做到大致不差?!眳橇肩O自感榮幸,從事建筑學工作期間受到了國內多位頂級大師的言傳身教,“四十年代初到中央大學也曾受到過業(yè)師李健晨、楊廷寶教授等的教育,我國杰出的建筑大師童也是我的老師,我第一次完整地欣賞到童老的作品是在八十年代初。他的畫構圖精美,信手摘來皆可入畫,用筆奔放,或走筆疾書,或淋漓盡致,或枯澀有力。”其實,吳良鏞本人的建筑畫也不乏鏗鏘有聲,于細微處又若游絲延綿,水分干濕有方。作畫時,隨題材與瀟灑自如,引人隨之步入畫境。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拜萬人師,謀萬人居。”這是建筑大師吳良鏞的座右銘。他的書有三多:精美畫冊多、藝術叢書多、建筑設計圖冊多。書房、客廳、臥室都有一面通體書墻,每層擱板能自由調節(jié)以適合不同尺寸的畫冊。書桌、茶幾設計得線條流暢,簡潔明快,讓人能心無旁騖地享受讀書樂趣。
如果說畫是吳老靈感的再現(xiàn),書是吳老知識的積累,那么可以說建筑物是吳老以高超的藝術修養(yǎng)和淵博的學識才干設計的富有個性的優(yōu)秀作品。他的作品往往吸取了古今中外的建筑藝術精髓,為己所用,又不落窠臼,超脫前人。他參與方案設計的國家圖書館,建筑藝術創(chuàng)作體現(xiàn)了中國歷史悠久、文化深厚、典籍豐富的特點,主體建筑布局對稱,構圖嚴謹,格調典雅。中心高達63.6米的塔形書庫樓巍然屹立,標志性強,環(huán)繞低層閱覽樓,輪廓高低錯落。藍玻璃瓦頂、淡灰色外墻磚、漢白玉欄桿、古銅色鋁合金窗,這一切在綠蔭的襯托下,渲染出有如古代書院的清新高雅的氣氛。室內以表現(xiàn)中國輝煌文化的壁畫、浮雕處理,文化氣息濃郁。
在某種意義上講,吳良鏞更是一位人文主義學者,他致力于建筑學、城市規(guī)劃與人文科學相結合。他曾參照西方城市發(fā)展過程,探索中國城市發(fā)展的獨特。
編輯:joj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