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平邑縣國家園林縣城“破蛹成蝶”

2010-02-23 19:02:20    作者:孫兆軍     來源:中國風景園林網(wǎng)     瀏覽次數(shù):

  中國風景園林網(wǎng)訊 2月4日,國家住房和城鄉(xiāng)建設部發(fā)布“關于命名2009年國家園林城市、縣城和城鎮(zhèn)的通報”,山東平邑縣被命名為“國家園林縣城”。2005年以來,該縣圍繞生態(tài)宜居縣城建設要求,結合“西山東水中間城”的自然特色和人文特點,緊緊圍繞“山”字“水”字,突出“綠”字,在“省級園林縣城”基礎上,制定了創(chuàng)建“國家園林城市”的目標。

  該縣圍繞“山”字主題,將城西占地面積2700公頃的西山開辟為森林公園景區(qū)。景區(qū)內開山修路,封山育林,密植喬灌花草,連片栽植景觀樹、果樹及經濟林,形成山水林田路相間,景觀與功能相協(xié)調的景區(qū),成為居民休閑好去處。

  “城水相依,水活,城市活?!薄八弊治恼码S著浚河城區(qū)段2座橡膠壩的竣工也“鮮活”起來,而由此形成的長6.3公里、2600畝的壯觀人工湖美化了縣城,沿湖建起了植物公園、友誼廣場、文體廣場、明珠廣場等大型集綠化娛樂于一體的場所,眼下,已經竣工的護城河公園,垂柳依依、花木環(huán)繞,兩條橫臥浚河兩岸的橡膠壩,如巨龍橫在波光粼粼的水面,形成了一道絢麗的風景線。穿城而過的興水河經清淤改造,沿岸廣場、綠地如雨后春筍般涌現(xiàn),水、岸、堤、路、景一體,形成了親水綠色風光帶。

  城區(qū)建設突出“綠”字,建設開放式公園、廣場,綠地總面積198萬平方米。道路綠化總長度72公里,綠化面積82.03萬平方米,主干道綠化覆蓋率41%。通過拆墻透綠、拆違建綠、沿街植綠等手段,130余家單位拆除了5000余米圍墻,新增城市綠地達12萬平方米。伴隨著老城區(qū)改造、新城區(qū)建設、河道治理、環(huán)境綜合整治等工程,綠色走廊、綠色屏障、綠色學校、園林式單位、園林式小區(qū)等一系列“綠”字號工程深入實施,園林綠化在種植柿樹、梨樹、桃樹等本縣樹種同時,引進種植雪松、法國梧桐、青桐、國槐、銀杏、黃金槐等名貴樹種,種植黃楊、紅葉小檗、月季、美人蕉等花灌木。如今,居民出門尋綠,推窗見綠,也在耳濡目染的潛移默化中提高了文明素質和文化素養(yǎng)。與此同時,該縣加強文化設施建設,AAAA級旅游景點天宇自然博物館、奇石文化一條街、蓮花山地質公園等文化景觀,處處以人為本,彰顯城市人文特色。目前,縣城建成區(qū)面積19.019平方公里,人口15.6萬人,縣城建成區(qū)綠化覆蓋面積781萬平方米,公共綠地198萬平方米,綠化覆蓋率41.08%,綠地率36.15%,人均公共綠地面積12.71平方米。

  家住縣城蓮花山社區(qū)的陳老漢在這座城市生活了一輩子,親身感受了這幾年的變化,他深有感觸地說:“前些年,街道臟亂差,河道污水到處流。自從創(chuàng)建國家園林縣城后,城市面貌在變,空氣在變,讓咱老百姓感覺到生活也變了,就像生活在風景畫中一樣。”

編輯:songgaofeng

凡注明“風景園林網(wǎng)”的所有文章、項目案例等內容,版權歸屬本網(wǎng),未經本網(wǎng)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wǎng)授權者,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風景園林網(wǎng)”。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wǎng)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