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拙政園的變遷史看當代的傳統(tǒng)園林遺產保護
基本視角-文人階層
拙政園是一私家文人園林
文人階層具有相對獨立的文化特征
文人階層的文化和觀點對其他各類園林有影響
變遷歷史
存異:
?復園之前王永寧的修建-奢侈建筑-格調
?歸田園居,書園等-主題-風格
?中部的形態(tài)變遷-地形-山水格局
?技術:尺度、作法、建筑風格,假山堆法等
?層級上:格調>主題>山水>技術
?復園之前王永寧的修建-奢侈建筑-格調
?歸田園居,書園等-主題-風格
?中部的形態(tài)變遷-地形-山水格局
?技術:尺度、作法、建筑風格、假山堆法等
求同
?拙政園追求遠離官場斗爭的自然野趣,故名為“拙政”
?選址時以山林梵音為鄰,布局時水面遼闊,植物造景多,建筑疏朗
?主要廳堂“若墅”乃是點明“拙政”之主題(曠若郊墅)
?隨后的復園、吳園,雖然由于地塊分割,視野縮小,但卻仍然維持了這一意境,盡可能保持了大面積水體,雖點綴建筑,但主題仍是自然景觀。
?景點可以不同,但意境卻得以延續(xù),并貫穿于拙政園變遷的歷史中。
?待霜亭:待霜乃取自“洞庭須待滿林霜”一詩,描寫秋天火紅的橘葉(修養(yǎng))
?橘樹一般不高,(植物學)而從其“種橘數(shù)十本”看,用地也極為有限,(場地)所以其建筑為小體量的亭(建筑)
?成景之后,又通過命名,匾額進一步提頌(文學)
?更進一步看,待霜所描述的是自然界某時某地的盛景,這和全園的主題“拙政”是相符合的(設計的全盤掌控)
?以自然為審美對象加以吟誦
?在園林中相地造景
?再以文字提頌
?只有文人階層才能真正欣賞的園林一景
?當代拙政園中部也有待霜亭一景,雖然亭的外形、環(huán)境、位置都已不同,其意境和手法卻是相同。這便是拙政園在歷次變遷中所不變之文化精神。
?文人城市私園,不僅是花園,也是文人構建的擺脫塵世煩惱的自由天地
?造園主題,一般而言都是以植物、建筑、山水為畫卷,喚起對大自然的眷戀之情的自然流露。
?將隱晦的詩詞文字符號與實際景物生動結合起來
意境
?環(huán)境的重要性:外環(huán)境的變遷
?釋義的重要性:小滄浪,得真亭,碑文
?造景的依據(jù):雪香云蔚亭
總結
?對象:具有一定格調和主題,以文人特有的造景手法營造的具有獨特意境的私人精神場所
?特征:園林的要素,文學、繪畫、歷史、周邊環(huán)境、意境
?方法:以意境為綱
編輯:joj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