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剛:城市綠化要走出認識誤區(qū)
??訪河北農(nóng)業(yè)大學校長王志剛教授
“目前全國許多地方,特別是一些大中城市在實施綠化建設過程中過分追求進度,大量移栽大樹進城入鄉(xiāng),其實這是一個嚴重的誤區(qū),我們建議不是要栽大樹,而是要用大苗?!比涨?,記者在采訪全國人大代表、河北農(nóng)業(yè)大學校長、博士生導師王志剛教授時,他通過自己的研究成果剖解了國內(nèi)綠化建設存在的一些誤區(qū)。
如今,在城市綠化的規(guī)劃論證,乃至實施過程中,存在著如下誤區(qū):有的城市過分強調(diào)綠化觀感,忽視了以人為本、生態(tài)優(yōu)先的理念;有的唯書本論,忽視了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原則,忽視了南北方綠化模式上的差異;有的則為了迎合主要領導的喜好而去追求所謂的名貴樹種,忽視了適地適樹的原則;有的城市高檔建筑小區(qū),巨資引種名貴樹種和假山盆景,旨在提升品味,忽視了養(yǎng)護和管理難度;有的地方大量種植灌木、草皮、草花以追求觀感效果,忽視了綠地、綠量的概念和實用性原則等。
針對這些情況,王志剛表示:“從綠化的技術層面上,我一直堅持‘有樹無類’的觀點,不追求樹種名貴,不以追求花錢多就是高水平為榮。城市綠化追求高效率是好事,我建議多栽大苗,少移大樹,只要讓樹成活,達到綠量積累的效果就可以了。過分追求奢華,只能是一種好大喜功、財大氣粗的思想在做祟。而且,人為地把在其他地方生長勢很好的銀杏、松樹等大樹移栽到水泥、瀝青、鋼鐵所環(huán)圍的環(huán)境中,反而沒有給生物最起碼的人文關懷?!?/P>
針對全社會高度關注的全球氣候變暖,城市熱島效應日趨突出的問題,王志剛用一組實驗數(shù)據(jù)對比種植喬木和草皮的差異,提出必須要走出“棄樹種草”的誤區(qū)。
“城市中大量激增的以水泥、鋼鐵為主體的建筑群和以瀝青、水泥為主的公路,工業(yè)排放、人為污染日益嚴重都是城市熱島效應的罪魁禍首。通過綠化帶來綠陰、降低氣溫、緩解熱島效應已成為了共識,但以數(shù)據(jù)為支撐的相關研究成果還很少。我查閱了一些資料,上海在依靠綠化節(jié)約能源方面已開展了一些工作。大樹緩解城市熱島效應的作用明顯比草皮強。大樹在除塵、降噪方面也有草皮不比可擬的優(yōu)勢所在。我們通過測算,大樹的滯塵作用讓樹下土壤重金屬含量明顯增高,樹越大效果越明顯,單一草地的作用就差一些。這說明樹木的滯塵作用為人身健康提供了屏障?!蓖踔緞傉f。
王志剛再次呼吁,要給樹木的以更多的人文關懷,大力倡導樹根解放運動,擴大城市樹木的樹盤,減少硬鋪裝,讓樹木有自由的生長空間。
從生態(tài)文明的角度上,王志剛坦言:一個城市不管其綠化成果有多好,更應該是借助民眾的意識和綠色文化來推動,不僅僅是靠一個城市、一個地區(qū)領導的重視程度、資金的投入力度和行政推動的力度來完成,必須要靠全體市民的自發(fā)行動,愛綠、建綠、護綠,把綠化建設上升到文化層面,這樣其發(fā)展的空間才會更大,建成效果才會更好。(孫閣)
編輯:joj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