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業(yè)網站在現代專業(yè)教育中的應用
??以景觀中國網5周年改版為例
摘要:互聯網是上世紀最偉大的發(fā)明之一,隨著互聯網技術的快速發(fā)展,它將更大程度的改變人類的生存環(huán)境、生活方式、生產方式和思維方式,而虛擬社區(qū)、虛擬學校、虛擬圖書館等都將不斷地形成,因此,面對新科學技術帶來的機遇和挑戰(zhàn),如何更大程度的利用網絡來改變現有教學模式也將成為一個不爭的事實,我們應該對此進行必要探索。
本文以景觀中國網5周年改版為例,對景觀專業(yè)網站與景觀教育之間的關系進行了有益探索,希望本文能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喚起更多人對此的關注。
關鍵詞:網絡;景觀教育;教學
1 社會背景
進入21世紀,隨著經濟的迅速發(fā)展,中國的城市面貌也在發(fā)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于是旨在改變人們生存環(huán)境的學科--景觀教育學科(園林)得到了迅猛發(fā)展。
1951年由清華大學營建系和北京農業(yè)大學園藝系創(chuàng)辦的"造園組"(專業(yè)),是中國現代園林高等教育的開端。1956年院系調整時,此學科被調整到北京林學院。當時參照蘇聯的模式,改名為城市及居住區(qū)綠化系,1964年又改稱為園林系。該系后來發(fā)展為兩個專業(yè),即園林設計方向與園林植物方向,并逐漸形成了兩個學科[1]。
到90年代末,全國高校掀起了一股擴招、合并浪潮,園林專業(yè)類學生人數也隨之增多[2]。以北京林業(yè)大學園林學院為例,99年只招收了1個城市規(guī)劃班,2個旅游管理班,6個園林班,2001年招收了4個城市規(guī)劃、3個旅游管理和6個園林班,還增加了2個園藝班,規(guī)模擴大了近8倍;華南農大林學院風景園林系在2000年后由原來的2個班,增至現在的5個班,擴大了近2.5倍。但相應的教師數量卻沒有得到相應的提升,于是在很多高校就出現了一個碩士生導師帶十多個甚至幾十個研究生的現象。據不完全統(tǒng)計,全國至少有100余所高校都開設了與園林相關的專業(yè),在表面繁榮的背后,也隱藏著不少的矛盾與危機。
與此同時,隨著現代化科學技術的發(fā)展,先進的網絡科技成果越來越多的被應用到現代的景觀教學和研究中,多媒體教學已經成為當今很多高校教學中的普遍現象。作為豐富景觀教學的一種方式和體現時代性的另一個重要載體--專業(yè)的景觀網站也在這個過程中受到人們越來越多的重視,而作為景觀行業(yè)的門戶網站--景觀中國網已經受到越來越多師生和設計師的關注。
2 網絡的發(fā)展及景觀中國網的產生
2.1 網絡傳媒在中國的發(fā)展
2000年2月15日,臺灣第一家網絡原生報紙(即網絡新聞媒體)《明日報》誕生[3],這是中國第一家網絡新聞媒體,也是全球化視野之下華語文化圈的第一家網絡新聞媒體。此后不久的3月7日,北京千龍新聞網開始啟動,5月8日正式推出,這是中國大陸第一家網絡新聞媒體。
在上世紀90年代,各種行業(yè)門戶網站如雨后春筍般出現,而網絡正逐漸影響到人們的生活習慣。新浪網的前身是四通利方信息技術有限公司1996年4月啟動的中文網站"利方在線"與華淵資訊公司的"華淵生活資訊網"。隨后,搜狐、網易、騰訊、Tom等國內知名品牌網絡得到迅速發(fā)展。如今,人民網、新華網、新浪、搜狐、網易和騰訊等已經成為人民日常生活中不可獲缺的部分。
2.2 景觀中國網的產生
正是在網絡得到大量應用的背景下,景觀中國網于2003年初春成立。作為景觀行業(yè)的門戶網站,充分依托自己的國內國際優(yōu)勢及影響力,始終把關注最前沿的景觀動態(tài)、學術活動及各種理論文章、作品作為自己的核心,同時,先后開拓網上評論頻道和博客頻道,為更多的業(yè)內人士提供了多種參考選擇的機會。
3 現代網絡交流與傳統(tǒng)教學之間的比較
3.1 傳統(tǒng)信息交流模式與現代網絡之間的對比
3.1.1 時間性上
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中,教師背課后將內容傳達給學生,而在課外,學生更好學習、掌握、鞏固教學成果的辦法就是多看相關雜志及相關的專業(yè)書籍。對于雜志,現在一般多為月刊或雙月刊,因此,學生在查閱最新資料時受到一定時間性限制。
而網絡則可以及時的把信息傳達給學生,在現代網絡新聞的編輯過程中,有四大特性為我們所熟知,即準確性、及時性、客觀性和全面性,而這些特點是傳統(tǒng)媒體所無法比擬的。
3.1.2地域性上
此處地域的差別是指世界范圍內大的地域和一個國家內不同地域之間的概念。在網絡出現之前,國人了解國外最新景觀信息的唯一辦法就是訂閱國外相關雜志和專業(yè)書籍,或者查閱國內學者對國外專著的翻譯,在這個過程中,會出現諸多不便。
自從網絡出現,這種地域性的差別正在縮小,因為,通過網絡我們可以及時了解世界各個國家最新的景觀前沿發(fā)展動態(tài),從而為讀者及時、準確、全面了解世界上每個角落的信息提供了可能,正因如此,我們才把我們的地球稱為"地球村",網絡使得地球逐漸邊小。
另外,由于地域的差別,各種媒體所關注的視角也存在很多差別。比如,在北京著名的景觀高??梢越洺B牭胶芏噙^內外知名專家學者的演講,而在北京之外的其他區(qū)域,則對這種信息了解甚少,而專業(yè)網絡的出現,可以及時的把演講信息甚至演講音頻、視頻傳到網上,從而為其他地區(qū)不能親臨講座的學生更好的了解講座信息提供了可能。
從2007年1月以來,景觀中國網直接報道北京各相關重要高校講座信息達50多場,論壇十余場,介紹專家100余位,受到了全國很多高校的熱烈支持和歡迎。
3.1.3互動性上
互動性是傳統(tǒng)教學中相對比較薄弱的環(huán)節(jié),因為在傳統(tǒng)的教學中,只有在課堂上才存在老師與同學之間的互動,而在課下,這種互動就變的特別少。網絡的出現,可以為不同地域不同層次的人交流互動提供了可能。
在現在的景觀專業(yè)網絡上,互動性最多的是專題和論壇。對于專題,網絡可以把相關的信息集中在一起展現,從而讓讀者從各種不同的視角去看待這個問題,從而為他們形成自己的觀點提供了可能。比如近來的中華文化標志城事件、南北地理標志線事件及圓明園部分重建事件,景觀中國網都對他們進行了梳理和總結,從而為一般讀者更好的了解這些內容提供了方便。
論壇是互動性最強的版塊,因為大家可以就某些不同的話題進行探討,打破自己真實身份的局限,自由發(fā)表自己的見解和觀點,從而為他們梳理自己的觀點、提升自己的認識也具有很大的促進作用。
3.1.4內容含量上
在內容含量上,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中,課本、雜志和專業(yè)書籍由于受到版面的限制,所以在內容上也受到很大的限制。
網絡傳播以全球海量信息為背景[4],以海量參與者為對象,參與者同時又是信息接收與發(fā)布者并隨時可以對信息作出反饋,個人的文本形成與閱讀是在各種文本之間隨意連接,并以個體不同的不同而形成各種意義的超文本中完成。但由于信息的差別性很大,需要專業(yè)網絡編輯人員具有一定的選擇判斷能力,以利于網友從中獲取更多的有效信息。
4 景觀中國網與中國高校景觀教育
為了更好的加強引導、促進全國景觀院校的理論提升和交流,自2003年,北京大學景觀設計學研究院每年主辦全國高校景觀設計教育大會,為全國所有的景觀同行提供了最廣闊的平臺。作為此項長期活動的網絡支持單位,景觀中國網在這個過程中發(fā)揮了重大作用。除了起到在大會初期發(fā)布關于大會的信息的宣傳作用外,還負責及時將關于大會的演講信息甚至專家演講視頻公布在網站專題頁面,為更多不能親赴現場參加大會的人員提供最及時、最詳盡的精神食糧[5]。
同時,為了正確引導全國高校景觀在校生的價值觀,從2005年起,由北京大學景觀設計學研究院主辦、景觀中國網協(xié)辦的全國高校景觀畢業(yè)生作品展在中國拉開了帷幕,在全國一百多所院校引起強烈凡響。從第一屆收到45所農林、建筑、規(guī)劃及藝術類高校的366套有效作品,到第四屆收到108所高校的413份有效作品,參展學校已經增加了一倍有余,同時,在每年的教育大會結束,除了對這些作品進行全國高校巡回展外,景觀中國網還負責將所有作品在專題網站頁面上進行展示,截止到2008年12月,景觀中國網展示的優(yōu)秀作品達1514份之多,總體瀏覽量達上千萬。
除此之外,景觀中國網還積極與景觀高校合作,分別完成了"北林德國景觀大型系列講座"、"浙江大學藝術學系景觀設計專題系列講座"和"北京大學景觀設計國際學術周:歷史與教育"的專題,為廣大師參與其中提供了便利。
同時,自2008年3月起,景觀中國網站舉辦在全國范圍內招募景觀中國通訊員的活動,截止到2008年8月,景觀中國通訊員隊伍已經發(fā)展為四十余所,共有六七十人參與其中,在短短幾個月時間內,通訊員共提交有效通訊近40篇,在提升通訊員自身能力的同時,也讓全國各景觀高校對于兄弟學校的發(fā)展有了更清晰的認識。
5 景觀中國網存在的缺點及整體改版
5.1 景觀中國網存在的缺點
有人形容21世紀為網絡時代,說明科技化之高、發(fā)展之迅速,自從2003年景觀中國網成立,舊有的網站在時代的發(fā)展過程中逐漸落伍,逐漸呈現出以下兩個弱點:
5.1.1 首頁頁面混亂
打開景觀中國網站首頁,首先映入眼簾的是13個大小不等的閃動專題圖片和廣告圖片,由于每個圖片的顏色都差別很大,最終給人一種眼花繚亂之感。在首頁新聞頻道,每天都會及時更新,但由于所占位置太偏,往往很難引起人們的關注,于是網站整體給人一種經常不更新的印象。
5.1.2 內容分類不統(tǒng)一,且更新不及時
景觀中國網擁有很大的信息存儲量,與景觀教育也有較密切的聯系,但在內容分類上,由于每個頻道下面劃分太鎖碎,給人一種混亂的感覺,給大家查詢信息帶了了很多不便。
同時,景觀中國網在發(fā)展的過程中,由于諸多因素影響,導致信息量更新不及時和更新內容不夠全面。
5.2 景觀中國網改版
5.2.1景觀中國網的改版原則
在為網站原有的缺點進行了細致剖析后,在新景觀中國網站建設的過程中,主要遵循了以下三點原則:
原則1:清晰性原則
在頻道欄目的設置上,將新景觀中國網站完全按內容進行分類,基本上杜絕了內容交叉現象的產生,同時還對每個頻道進行了分類,極大的方便了用戶對于相關知識的查詢。
原則2:簡潔性原則
在遵循清晰性原則的基礎上,還逐步考慮到了網絡設計的極簡性,以簡潔、大方的頁面風格和重點突出的構圖特點給人帶來一種素雅、清新的感覺。
原則3:重點突出原則
考慮到網站原來一盤沙的格局,我們對新網站每個頻道進行了清晰定位,同時還有針對性的試圖打造幾個具有特色的品牌頻道,像中央電視臺的新聞頻道、經濟頻道、電影頻道、中文國際頻道等品牌頻道一樣,當每個頻道做的有特色時,對于提升網站的整體水平有很好的促進作用。
編輯:joj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