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前首相布萊爾:北京奧運會標志著一個新紀元

2008-09-02 18:21:26         來源:新華網(wǎng)     瀏覽次數(shù):
 

  英國前首相托尼?布萊爾近日在美國《華爾街日報》撰文?:北京奧運會標志著一個新紀元--中國的開放進程將永遠無法逆轉。該報26日以《我們可以幫助中國擁抱未來》為題刊發(fā)了布萊爾的這篇文章。


8月18日,布萊爾與兵馬俑“面對面”?!?/P>

  北京奧運會之壯觀強有力地震撼了人們的視聽。不過,給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在開幕式前對一家新成立的中國互聯(lián)網(wǎng)公司的非正式訪問,以及與一些中國年輕企業(yè)家的交談。

  這些中國人,無論男女,都非常聰明、敏銳和坦率,不怕就中國及其未來發(fā)表自己的看法。尤其是,他們充滿自信和樂觀,不憤世嫉俗,表現(xiàn)出積極進取的精神,這使我想起鼎盛時期的美國和奮勇向前的其他任何國家。

  這些人沒有恐懼,而是滿懷希望地憧憬未來。盡管中國還有數(shù)百萬人仍生活在貧困中,盡管中國還存在一大堆的社會和經濟問題要解決,但是,正是這次體育盛會期間中國人所表現(xiàn)出的這種精神將決定著中國的未來。

  在我擔任英國首相的10年間,我看到了中國崛起為世界大國的步伐在不斷加快。我曾在講話中談論中國,但只是從理論分析的角度去理解它。沒有切身感受,因此,我無法從政治上完全理解它。

  自從離任后,我先后四次訪問中國,不久會再次訪問中國。人們提出這樣一個問題:這屆奧運會將給中國留下什么?這次奧運會標志著一個新紀元--中國的開放進程將永遠無法逆轉。它還意味著,隨著現(xiàn)代中國的現(xiàn)實變得愈來愈清晰,對中國的無知和恐懼會逐漸減弱。

  權力和影響力正在向東方轉移。有些人把這看成是威脅,我把它看作是巨大的機遇。不過,我們不得不發(fā)揮想像力,消除歷史遺留下來的任何傲慢殘余。

  北京這座城市給我的感覺跟20年前我首次訪華時的印象截然不同。而且,中國人為他們的國家及其取得的進步感到由衷的自豪。

  中國領導層全神貫注于國內發(fā)展問題,這是可以理解的。我們歐洲有大約5%的人口從事農業(yè)生產。而中國的這個數(shù)字卻接近60%。今后幾年,中國將尋求讓數(shù)億人從農村移居城市。

  對中國來說,這種經濟和社會轉型必須伴隨著政治穩(wěn)定。這也完全符合我們的利益。

  因此,我們應當繼續(xù)通過對話,就人們非常關心的這些問題同中國進行接觸,但我們這樣做的時候至少應當多少理解一下中國對這些問題的看法。

  這意味著西方需要與中國建立牢固的伙伴關系,這種關系不僅要深入經濟,而且還要深入到其它領域。事實是,如果沒有中國的充分參與,21世紀的任何事情都無法良好運行。我們今天面臨的挑戰(zhàn)是全球性的。中國現(xiàn)在是一個全球大國。因此,無論是氣候變暖問題、非洲問題、世界貿易,還是各種各樣的安全問題,我們都需要中國發(fā)揮建設性的作用,我們需要中國利用其影響力與我們配合。

  有關中國的崛起,可能是被夸大了。譬如,歐洲的經濟規(guī)模仍然很大,超過中國和印度的總和。不過,正如這次奧運會和獎牌榜所顯示的那樣,事情不會一成不變。這是一個歷史性的變革時刻。轉瞬10年后,人人都會明白這一點。

  20世紀前,權力曾屬于西方。到了20世紀,權力屬于美國?,F(xiàn)在,我們必須適應一個新世界,與遠東地區(qū)分享權力。無論如何,我們必須接受這種事實。對于下任美國總統(tǒng)來說,這應是首要議題。

  奧運會如今已成為世界上最重大的體育賽事,而且人們對體育都普遍熱愛,因此,奧運會成為能對現(xiàn)實生活中的人們造成切實影響的事件之一。這屆奧運會使世人對當代中國有些了解,而任何演講可能都達不到這種效果。

編輯:songgaofeng

凡注明“風景園林網(wǎng)”的所有文章、項目案例等內容,版權歸屬本網(wǎng),未經本網(wǎng)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wǎng)授權者,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風景園林網(wǎng)”。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wǎng)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