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林匹克森林公園的生態(tài)實踐 主設計師胡潔專訪

2008-08-13 18:38:18         來源:科學時報     瀏覽次數(shù):


    奧林匹克森林公園是北京最大的一塊人工綠地,也是目前國內最大的一塊公共綠地。園內種植喬灌木180多個品種、53萬余株。主湖為人工湖泊,總面積約26.7公頃,其中濕地面積4.2公頃。CFP

  在2008年國際風景園林師聯(lián)合會上,北京奧林匹克森林公園榮獲了亞太地區(qū)風景園林規(guī)劃類的總統(tǒng)獎(一等獎)。在第五屆意大利托薩羅倫佐國際風景園林獎評比中,公園榮獲城市綠色空間類獎項的一等獎,這是我國作品第一次獲此殊榮。

  為何奧林匹克森林公園如此受人青睞?

  中軸的延續(xù)

  2002年,在奧林匹克森林公園設計方案招標過程中,一家美國公司中標,但他們的核心設計師卻來自中國。

  他就是后來的奧林匹克森林公園主設計師、清華大學城市規(guī)劃設計研究院風景園林規(guī)劃設計研究所所長胡潔。

  胡潔的碩士階段是在北京林業(yè)大學度過的,師從園林大師孫筱祥教授。當時,他拿著皮尺實地測繪過北京的各大園林。

  北京申奧成功時,胡潔已經成了美國Sasaki公司的設計師。得知這個消息后,他力促Sasaki公司參與了奧林匹克公園和五棵松體育館的競標。

  胡潔說:“從我的角度來講,就是要體現(xiàn)北京和中國傳統(tǒng)文化,表現(xiàn)北京奧運會跟其他國家的奧運會不一樣?!?/P>

  為了中標,胡潔和他的團隊當時幾乎24小時連續(xù)工作,每天只休息兩三個小時。

  “由于這是中國第一次辦奧運,如何體現(xiàn)中國特色和北京特色是總體規(guī)劃能否成功的關鍵?!焙鷿嵳f,當時在設計方案時有3個挑戰(zhàn):第一,奧林匹克公園以什么樣的方式結束北京的中軸線;第二,這個方案如何體現(xiàn)中國特色;第三,如何在奧林匹克公園中體現(xiàn)“綠色奧運、科技奧運、人文奧運”這三大理念。

  北京的中軸線,從前門、天安門廣場、紫禁城至景山,貫穿了北京城。奧林匹克公園地處城市中軸線北端,總占地面積1135公頃。

  胡潔和同事們在設計時專門研究了北京的中軸線及中軸線上的建筑。他們認為,在中軸線上都是故宮、人民英雄紀念碑等代表政治、歷史的建筑;而體育建筑則是公眾休閑娛樂的文化類建筑,非主題性、政治性建筑,所以主體場館不應該壓在中軸線上,而應該由一片中國式的自然山水園林來結束北京的中軸線。

  在提交的方案中,胡潔設計用山體來結束北京的中軸線,而建筑分別擺在中軸線的兩側,削弱建筑對中軸線的干擾,通過夾道突出中軸線的紀念性;主湖區(qū)奧運湖和景觀河道構成了“龍”形水系,從南至北把公園連為整體;另外,從公園入口處到主山山頂正好5000米,代表中國五千年文明發(fā)展史,每一個千米處都有一個廣場作為整千年紀念。

  不出所料,這幾個極具中國特色的理念很快抓住了評委的心,在入選的96個方案中脫穎而出。

  談起自己的靈感來源,胡潔說:“我們有優(yōu)秀的傳統(tǒng)園林,那是我們靈感的不竭來源。”

  生態(tài)科技的集成

  奧林匹克森林公園擁有綠地450公頃,林木覆蓋率達到67%,超額完成北京申奧時40%~50%的承諾;全園樹木53萬余株,其中喬木100余種、灌木80余種、地被102種;全園林木年產氧氣5208噸,年吸收二氧化碳32噸,年樹木滯塵4731噸,是名副其實的北京“綠肺”,為北京留下了一塊產生氧氣、吸收二氧化碳,降塵、阻塵的生態(tài)綠地。

  除了作為綠色奧運的重要組成部分,奧林匹克森林公園也是展示中國環(huán)保理念的平臺。它采用了近自然林系統(tǒng)、廢物資源循環(huán)利用、節(jié)能建筑等多項生態(tài)技術。僅水資源利用就有5種環(huán)保技術:中水凈化、雨水收集、污水利用、智能化灌溉和生態(tài)防滲。

  另外,全園實現(xiàn)了建筑節(jié)能50%~60%的目標。

  對廢物資源的循環(huán)利用使公園年產肥5200噸,價值130萬元。

  同時,在公園的細節(jié)設計上還體現(xiàn)了萬物靈長對動物的關愛:公園里建有中國第一座城市內跨高速公路的大型生態(tài)廊道和中國第一座雨燕塔。

  可持續(xù)發(fā)展世界組織??德國技術合作公司(GTZ)評價說:“奧林匹克森林公園是保護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健康環(huán)境的需要,向全世界傳遞著北京的綠色信息?!?/P>

  “森林公園是最前沿的生態(tài)科技的集成?!焙鷿嵳f:“比如公園內整個景觀用水都是污水處理廠處理過的中水,是北京市中水回用的示范項目。公園內生態(tài)廊道上的覆土、種植、給水、排水等,無不用到非常高端的技術。人工堆砌的48米高的土山用了很多工程棄土,如何壓實、穩(wěn)定這些不太一樣的土質,同樣也是請了工程專家來設計解決?!?/P>

  在風景園林界,一般的大型項目都是由建筑師和規(guī)劃師來主持完成,而胡潔卻是一名園林設計師。為此,作為項目負責人,胡潔請來了清華大學環(huán)境科學與工程系專家、中國京冶工程技術公司工程專家、美國的生態(tài)廊道專家、中科院和北京師范大學生物研究所教授等各方專家,來解決水處理、生態(tài)廊橋、全園的生態(tài)環(huán)境植物與動物等技術難題。這么大規(guī)模和高層的技術人員合作,在風景園林建設史上是少見的。

  “作為項目負責人,往往設計和技術不是最重要的。在這個項目建設過程中,我發(fā)揮的最關鍵作用不是設計,而是領導這個團隊?!焙鷿嵳f。 《科學時報》 (2008-8-13 要聞)

編輯:jojo

凡注明“風景園林網(wǎng)”的所有文章、項目案例等內容,版權歸屬本網(wǎng),未經本網(wǎng)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wǎng)授權者,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風景園林網(wǎng)”。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wǎng)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