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園林新聞 | 規(guī)劃設計 | 工程 | 植物 | 科技 | 教育 | 法制 | 風景旅游 | 園林城市 | 世界園林 | 風景園林師 | 花木資訊 | 人居環(huán)境 | 園林論壇 | 園林博客

大花蕙蘭國產化之路不平坦

http://www.m.bodypridespa.com 2008-08-12 來源:中國花卉報 作者:寇亞琴 發(fā)表評論(0)

    大花蕙蘭自上世紀90年代中期進入我國花卉市場以來,就備受消費者的青睞和推崇。氣派的花形,不菲的價格,使其一躍成為高利潤、高檔次的主要年宵花卉品種之一。短短十幾年時間,大花蕙蘭從最初全部依賴于進口,發(fā)展到現在的90%以上本土化生產。然而,本土化生產比例甚高的背后,“國產化”問題仍未從根本上解決,在可預期的未來,大花蕙蘭國產化仍將面臨一條不平坦的路。

  品種:國產化難以逾越的坎

  “品種,品種,還是品種。目前我國市場上種植和銷售的大花蕙蘭品種,幾乎都來自韓國、日本等國,我國至今沒有培育出既有市場推廣價值、又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大花蕙蘭栽培品種。就憑這一點,大花蕙蘭在我國也不能完全稱得上是國產化,只能說是實現了本土化生產?!币呀浄N植了五六年大花蕙蘭的北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固安基地負責人張偉,每每提到品種問題,總是顯得非常無奈。
  大花蕙蘭自從進入我國,就顯示出巨大的需求空間。據統(tǒng)計:1997年我國市場消費大花蕙蘭約5萬盆,1998年增長到15萬盆,1999年達到25萬盆。當時,我國也有幾家花卉企業(yè)如昆明慶成公司、浙江義烏義金農莊等開始著手生產大花蕙蘭,但由于大花蕙蘭生產周期長,從小苗培育出成品花需要三四年時間,因此,那時市場上銷售的大花蕙蘭成品花全部都是進口貨。進入新世紀后,國內幾家公司生產的成品花陸續(xù)上市,大花蕙蘭的國產化之路就此鋪開。隨后,不少企業(yè)紛紛加入到大花蕙蘭的生產行列。據中國花卉協(xié)會盆栽植物分會大花蕙蘭產業(yè)小組統(tǒng)計,截至2007年底,全國共有60多家大花蕙蘭生產企業(yè)及個體種植戶,僅云南省就出現了近40家大花蕙蘭生產企業(yè),其中還包括幾家韓資企業(yè)。
  國產大花蕙蘭成品花供應量由此出現跨越式增長。據有關部門統(tǒng)計,2005年國產大花蕙蘭成品花約50萬株,2006年達60萬株,2007年增至80萬株,而2008年年宵期間達120萬株?!斑@些成品花不僅品種是國外的,種苗也有一多半是進口的?!闭憬瓊骰锛夹g有限公司總經理倪惠珠表示,國產大花蕙蘭種苗數量雖逐年增加,但由于品種老化,成品花生產企業(yè)還是愿意選擇進口種苗。另外,除種苗進口外,日本的向山蘭園、河野教大兩家公司早在幾年前就已經在我國投資進行大花蕙蘭種苗生產,目前來自這兩家公司中國生產基地的種苗供應量,已經占我國自產種苗使用量的一半以上。
  品種上的缺陷已經成為制約我國大花蕙蘭產業(yè)發(fā)展的主要瓶頸。育種不僅需要漫長的時間,而且還要投入大量財力、物力和人力,在我國僅有十幾年發(fā)展歷史的大花蕙蘭產業(yè),育種更是可望而不可即的事。近年來,我國也有不少企業(yè)開始致力于自有新品種的選育,但受制于科研力量和投入水平等因素,培育出有市場前景的新品種尚待時日。云南河野教大昆明基地場長盧磊告訴記者,目前中國市場上現有的大花蕙蘭品種已經老化,而從國外引進新品種的門檻今后也會越來越高。目前,該公司在中國已對3個大花蕙蘭新品種申請了品種保護,今后還會有更多的新品種申請保護。這意味著今后我國企業(yè)要拿到新品種必須要付出更大的代價。

  品質:技術有壁壘硬傷難愈

  生產技術和科學管理是大花蕙蘭品質的保證。近年來,我國自產的大花蕙蘭成品花數量急劇增加,給進口產品帶來了不小的沖擊。2006年,進口大花蕙蘭成品花需求開始出現萎縮,特別是2007年年宵期間,由于進口商對我國自產大花蕙蘭產量估計不準確,對銷售市場判斷失誤,再加之物流不暢、進口成本增加等因素,大量進口貨品積壓,進口商損失慘重。據分析,今明兩年進口數量還會縮減。但業(yè)內人士表示,進口數量雖然減少,但并不意味著我國自產花已能全面滿足國內消費需求。由于國產花品質不穩(wěn)定,精品和極品花的比例非常小,高品質大花蕙蘭在國內市場一直很緊俏。因此,高品質的進口花很難被國產花替代。
  “客觀地說,國產大花蕙蘭成品花品質已有很大提高,但由于品種不是自己培育的,生產企業(yè)對品種的特性不能完全掌握,因此在栽培技術上只能不斷摸索,一點點地積累經驗,品質提升緩慢,步履非常艱難。”云南江川金蘭園藝公司總經理李建明對此深有感觸。我國市場對大花蕙蘭有特殊要求,即必須在年宵期間使花朵開放度達到80%,而大花蕙蘭品種繁多,既有早花品種,又有晚花品種,如果不了解其特性,控制花期的技術稍有偏差,就會出現早開或晚開,錯過最佳銷售期。因此,技術上存在壁壘和缺乏積累,成為我國大花蕙蘭國產化發(fā)展路上的又一道硬傷。
  大花蕙蘭產業(yè)小組負責人、云南英茂花卉產業(yè)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范昆表示,技術上的不穩(wěn)定,直接導致品質的忽好忽壞。目前國內有的企業(yè)由于生產技術不成熟,上市成品花品質極差,不得已采取二三十元一株的低價傾銷,嚴重擾亂了大花蕙蘭銷售市場。為此,大花蕙蘭產業(yè)小組在積極倡導規(guī)范化、標準化生產的同時,也希望國內生產者致力于品種研發(fā),依靠自有品種提升品質,加強自律規(guī)范市場。

分享到:
編輯:Aggie
有關  的新聞
更多評論網友評論 (已有0位網友發(fā)表了看法)
  • ·請尊重網上道德,遵守各項有關法律法規(guī)
  • ·承擔一切因您的行為導致的法律責任
  • ·本站有權保留或刪除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評論即表明您已閱讀并接受上述條款
最新評論:
企業(yè)服務

熱點排行

    熱門博文

    論壇熱帖

?

中國風景園林網版權所有 COPY RIGHT RESERVED 2007 - 2012 WWW.m.bodypridesp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