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玩石之風日盛的今天,人們更加崇尚對奇石的收藏和把玩。但是,如何鑒別奇石的收藏價值呢?筆者作一孔之見,就教于各位方家。
一、奇石的天然性。奇石是大自然的產(chǎn)物,比之人工,叫做“天然生成”。它不依賴于人的意志和作為,人們關(guān)于它所能做的,就是“發(fā)現(xiàn)”。它與一切人工的技藝區(qū)別開來,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杰作。由于長年裸露自然或是泥沙包裹水土浸潤的原因,石的表面已經(jīng)形成了一層“皮”。如果已經(jīng)不讓你看那層“皮”的,那就是已經(jīng)告訴你那不是天然的了。鑒別這層“皮”,要靠經(jīng)驗和眼力。二、奇石的稀有性。奇石所以為奇,就是因為它稀有、罕見、異乎尋常。在其質(zhì)、形、色、紋方面,奇石都是石中的少數(shù)。少到什么程度呢?罕見。當然,事物的存在是相對的,是比較而言。誰能發(fā)這個“言”呢?應該說是“業(yè)內(nèi)人士”。
“外行”看來,石玩都是獨一無二,又相差無幾。可是,奇石之妙,正在于“差之毫厘”的區(qū)別上。抹殺這種區(qū)別,就會混淆奇石與否的天壤之別。另一方面,由于人們對石玩的不斷采集和基于人們發(fā)現(xiàn)的眼光即審美理念的提升,因此,奇石與否,又是一個變化的審美對象。至于從收藏的角度講,“曾經(jīng)的奇石”如果喪失其稀有性,但是還具有收藏價值,那么,可以把它作為石玩的其他種類來收藏,而不再是作為奇石收藏就是了。
三、奇石的完整性和完好度。只要是天然形成的,什么樣的奇形怪狀,都不是奇石的缺損。相反的還會增加它的美感和收藏價值。奇石的缺陷在于后天的損壞。沒有一個標準可以統(tǒng)一地劃定什么比例下缺損的奇石會失去收藏價值,因為還要現(xiàn)實地考慮缺損的部位,缺損與作為奇石收藏價值含量的比較。當然,最好是沒有損壞,完好無缺。
有的奇石是組石,兩枚、三枚甚至于多枚配合為一組。比如那些“歲寒三友”、“十二生肖”等的組石。得其中的部分,就是不完整的。
四、奇石的賞玩價值。核心地講,奇石的收藏價值與其賞玩價值是密切相連或呈正比例關(guān)系的。奇石的賞玩價值大,則收藏價值亦大,奇石的賞玩價值決定其收藏價值。奇石的賞玩價值,是以其質(zhì)、形、色、紋、勢的存在形式展現(xiàn),并由人們?nèi)テ菲淦?、巧、怪、美、韻的味,由此獲得玩石的審美體驗和美的享受,并由此奠定了奇石的收藏價值。奇石的品位,有極強的個體差異性,這種差異,就是奇石收藏價值大小的分別,是由奇石審美的理念來說明的。
五、奇石的體量和硬度。作為收藏的奇石,雖然有其或大或小的個人偏好,但是至大,也要區(qū)別于山峰,也不包括那些只能存在于大自然中的奇形怪石。因此,作為收藏的奇石首先要滿足于天然地作為獨立的個體存在形式,和不因環(huán)境的變化喪失“奇”的特征的屬性。通常的情況,奇石的收藏要選擇適度的和適合個人收藏條件的體量。
作為奇石的硬度,則是奇石收藏必須考察的一個指標。奇石的硬度是奇石的質(zhì)所決定的,它決定其抵抗外力刻畫、壓入、研磨的能力,直接關(guān)系到奇石收藏的保藏價值。奇石的硬度高,則石的密度大,質(zhì)感好,賞玩價值亦大。硬度高者概括為一個“堅”字。奇石質(zhì)堅,給人的質(zhì)感是:細、潤、光、潔。硬度是一個地質(zhì)學的概念,其指標,從一至十級,級別越高硬度越大。作為收藏的奇石,硬度起點應是4度(以螢石為參照系)至于以上;是奇石收藏的基礎要件。
六、奇石收藏的人文因素。同很多的收藏品都有這個附加值一樣,奇石收藏也要看原收藏者或是使用人,奇石收藏也離不開收藏的這個基本規(guī)則。一件奇石,會因收藏者的不同而形成不同程度和含量多少的附加值。當然,這需要有相應的記載。于奇石本身,是不能“附加”的。因此,考察以往的藏石,會有很大的難度。這在當代,有了攝影和出版,為今后鑒別奇石收藏凝結(jié)的人文價值提供了歷史的幫助。
最新評論: |
中國風景園林網(wǎng)版權(quán)所有 COPY RIGHT RESERVED 2007 - 2012 WWW.m.bodypridesp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