園路、人行道施工設計淺談
人們在游覽山水園林景色時,往往對湖光山色、樓、亨等小品贊不絕口,卻很少對始于足下的園路發(fā)感慨。然而優(yōu)美的園林藝術總是與迂回小徑相通,使人們在櫛比相連、重重層閣中通幽,獲取自然風趣。園路設計要適當,要把握好曲直的關系,更多地考慮甬路在整個園林中的作用,如在施工中適當、適度,就能把握莊嚴與多彩,整齊與曲析,將靜與動有機地結合起來,達到形式美和自然美的融合與統(tǒng)一。 進行綠化設計時就注意到這幾個方面,在以甬路分割不同景區(qū)、景點,使之千變萬化,在甬路曲直相當中考慮到不同的材質,用青石板、條石、豆石及碎大理石板等作材料,即結構簡單,易于施工,又和自然式風景配合諧調,使之取之自然用之自然,更接近于自然美。 筆者以為,首先,園路是公園、庭院中的路,與馬路、街道是截然不同的兩個概念。"園"中"路"自然是為"園"服務的,所以與造園有關的理論,都對園路有影響。如園要求高低錯落,自然風趣與建筑渾然一體,景區(qū)景點各異。園路正是這些景區(qū)景點的內在聯(lián)絡的需要,因而自然是曲直相間,一會兒暖坡向上,一會兒曲徑通幽,柳暗花明。, 第二:曲直豁達分割景區(qū)景點,表現(xiàn)熱烈莊重的氣氛。如小廣場、游樂場,用幾何圖形自然劃分綠地、草坪、樹叢,化無限空間為有限空間,進而增加熱烈、莊重、豐富、多彩的景域。 第三:曲徑婉轉,化有限空間為無限空間,擴大景區(qū)景點的空間感,以高低起伏的園路,曲直相通,再造成自然起伏的微地形,配以綠地草坪、樹叢,疏密相間、錯落有致,使之達到四季景異,自然活潑的目的。 第四:園路材料力求實用美觀。目前大多采用力格磚(或其變形),應改進,力求脫俗立新。目前建材業(yè)生產日新月異,各種新型材料很多,最好選接近自然,施工簡便宜行,便于修整的材料。如青石板、條板、豆石子、卵石及各種裝飾石料的下腳料,均可做為優(yōu)良園路材料。
人行道綠化是城市街道綠化最基本的組成部分,它對美化環(huán)境,豐富城市街道景觀、凈化空氣、為行人提供一片綠蔭具有重要的作用。現(xiàn)淺談人行道綠化設計的幾種常見形式:
1 .單排行道樹
通常在人流量較大,空間較小的街區(qū)采用。行道樹間距宜為5至7米,周圍砌筑1.5米×1.5米的方形樹池,樹種采用干直、冠大、樹葉茂密、分枝點高、落葉時間集中的喬木,一個街區(qū)最好選擇同一樹種,保持樹型、色彩等基本一致。
2 .雙排行道樹
人行道寬度為5至6米,門店多為商業(yè)用戶,人流量較大,采用單排行道樹綠化遮蔭效果差,布置花壇又影響行人出入,在這種情況下,可交錯種植兩行喬木。為了豐富景觀,可布置兩個樹種,但在冠形上要力求協(xié)調。
3 .綠化帶內間植行道樹
當人行道寬度為5至6米且人流量不大時,可在人行道與車道之間設置綠化帶,綠化帶寬度應在2米以上,種植帶內間植4至5棵行道樹,空地種植小花灌木和草坪,周圍種植綠籬,這種喬灌草結合的方式,不僅有利于植物的生長,而且極大地改善了行道樹的生長環(huán)境。
4 .行道樹與小花壇
人行道較寬,人流量不大時,除在人行道上栽植一排行道樹外,還要結合建筑物特點,因地制宜在人行道中間設計出或方或圓或多邊形的花壇(即要考慮綠化效果又要方便行人通過)?;▔瘍瓤刹捎眯棠九c灌木和花卉配置,形成層次感,也可用花灌木或花卉片植成圖案。
5 .游園林蔭路
寬度為8米以上的人行道,多為居民居住區(qū)街道或濱河路,這里可布置成彎曲交錯的林蔭路形式,在林蔭路中設置小廣場,修建涼亭、座椅、兒童游戲設施等供行人休息和娛樂,實際上起到小游園的作用。種植上,可采用喬灌草與藤本植物相結合。
編輯:admin